香港苏富比秋拍:当代艺术市场的策略调整

图7刘炜 革命家庭系列:晚宴  1992  183x163cm  1726万-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7刘炜 革命家庭系列:晚宴 1992 183x163cm 1726万 图8 刘野  教宗拯救小猪  2001   101x101cm  542万-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8 刘野 教宗拯救小猪 2001 101x101cm 542万 图9  张晓刚  天安门一号  1993年  98x128cm  2082万-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9 张晓刚 天安门一号 1993年 98x128cm 2082万

  原标题:香港苏富比秋拍:当代艺术市场的策略调整

  (文/吴琴)

  由于全球经济持续低迷,中国经济增幅放缓,艺术品进出口受关税的限制,中国拍卖业成交总额在今年上半年普遍回调。根据中国拍协的统计,2012年春拍,中国嘉德、北京保利、北京翰海、北京匡时等10家代表性拍卖公司共举办181个专场拍卖,平均成交率为70.05%,成交额为97.67亿元。与2011年春拍相比,此次春拍场次及成交额全面下降,专场数量较2011年春拍减少37个,成交额下降107.42亿元,同比降幅为52.38%。下半年回调趋势是否会继续,大家拭目以待。香港苏富比作为具有风向标作用的拍卖公司十月大拍的结果颇受关注。2012年香港苏富比秋拍的拍卖结果显示艺术品市场特别是当代艺术市场仍在继续回调。

  2012年香港苏富比秋拍共设置了14个专场,共计3618件拍品,总成交额为20.45亿港元。相比今年春拍的13个专场,3196件拍品,24亿港元的总成交额,拍品数量增加,但是总成交额有所下降。其中当代亚洲艺术专场的下滑较为明显,今年春拍当代亚洲艺术专场的成交总额为2.11亿港币,而秋拍仅为1.17亿港元。 

  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全球当代艺术品拍卖收入减少了6%,降至8.6亿欧元。面对这种形势,香港苏富比在秋拍的当代亚洲艺术专场中的策略已有所改变:首先,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亚洲当代艺术专场中所占比例已大幅缩减。在今年的香港苏富比秋拍中,共上拍了153件拍品,韩国、日本、香港艺术家的作品所占比例为22%,成交率为72.6%,其中日本艺术家的上拍作品为21件,成交率为85.17%,韩国艺术家上拍了7件作品,成交率为42.85%。相较于今年春拍日韩艺术作品占拍品总数6%的份额,及不到一半的成交率,可以看出香港苏富比秋拍在板块设置上加大了日、韩及香港本地艺术家的比重,降低了内地当代艺术家的作品数量。其次,在风格、材料上更加多元化,此次亚洲当代艺术专场中不仅延续了以前的政治波普、玩世现实主义、泼皮、卡通艺术等风格的作品,还加入了抽象艺术家,如丁乙、江大海等艺术家的作品,除了架上油画作品还融入了雕塑、摄影、装置、版画作品,值得关注的是此次上拍的中国当代艺术家的版画作品的成交率为100%。此外,此次亚洲当代艺术专场减少了中青年艺术家作品的数量,今年春拍中青年艺术家如韦嘉、郭伟、郭晋等艺术家的作品的成交价格大都在20万到30万港元之间,这和他们的代理画廊所给出的价格相近,有些甚至低于一级市场的成交价,在秋拍中年轻一代艺术家的作品则较少看到。

  虽然苏富比秋拍的拍卖策略有所调整,但是亚洲当代艺术专场总成交额的锐减没有避免。中国当代重要的艺术家,如方力钧、岳敏君、王广义、张晓刚、曾梵志、刘炜、杨少斌、李山等都有作品流拍。其中杨少斌上拍了五件拍品《无题》、《无题23号》、《三代》、《红色2号》、《谁》,仅有《三代》底价成交,李山的三件拍品《胭脂系列》、《胭脂之荷》、《毛主席》全部流拍,王广义仅上拍的一件油画《大批判系列》也遭遇流拍。当然,并非所有的中国当代艺术家的拍品拍卖结果都无亮点。以张晓刚、刘炜、刘野为例,张晓刚创作于1993年的《天安门一号》来源于亚洲私人藏家,在2007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中以1544万港元成交,此次以2082万港元的价格在此次拍卖中名列第一;刘炜的作品《革命家庭系列:晚宴》参加过1993年的威尼斯双年展,以1746万元的价格刷新了艺术家作品的成交单价,此幅作品是藏家从汉雅轩画廊购买,并多次展览和出版的作品;刘野此次上拍了三件作品,分别是《天使》、《阮玲玉2号》、《教宗拯救小猪》全部成交,且成交价格都过百万。

  最近artprice网站发表的《当代艺术市场2011/2012》报告认为,目前亚洲是全球当代艺术品需求最大的市场,销售额占全球的43%,而欧洲市场的销售额则不到30%。在亚洲国家中,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当代艺术市场,占全球拍卖收入的38.79%。尽管香港苏富比当代亚洲艺术专场的拍卖业绩有所下滑,但对于欧洲和纽约而言,中国艺术品的销量仍在上升。这一趋势表明,亚洲收藏家并未削减他们的购买,只是在远离自己家乡的地方寻求高质艺术品和古董。据佳士得统计,注册参加纽约和伦敦拍卖的亚洲客户数量已上升了31%。特别是在过去一年里,香港市场的优质艺术品供给量受到削弱,加上国外其他拍卖公司在国内宣传力度的加重,使藏家把目光转向了欧洲和美国。正如佳士得亚洲主席Francis Curiel告诉《纽约时报》的,相比美国和欧洲市场,亚洲艺术市场2012年上半年表现得相对低迷在于供给下降,而非需求走弱。这在9月份纽约佳士得亚洲艺术周的拍卖结果中也可发现,为时四天的佳士得亚洲艺术周的连场拍卖共取得34.67亿港元的成交额。值得关注的是,香港苏富比此次拍卖和中国嘉德在香港的首拍时间有重合部分,而中国嘉德此次拍卖采取的是精品战略,设置了中国书画和家具专场,吸引了藏家眼球,从拍卖结果看来,嘉德和苏富比的书画专场都获得了不错的成绩,而亚洲当代艺术专场的拍卖现场却相当冷清。去年香港苏富比春拍和秋拍都和尤伦斯合作分别推出“尤伦斯重要当代中国艺术收藏”专场、“尤伦斯重要当代中国艺术收藏:蜕变——中国当代艺术的革新和演化”专场,成交额分别是4.27亿和1.324亿,重要的藏家、代表性的作品赚足了吸引力,使去年的当代艺术市场呈现很好的成交率与成交额,但是那样的专场并不能存在于每次拍卖。不管是拍品资源还是买家积极性在今年的拍卖中都有所下降。

  从香港苏富比亚洲当代艺术专场近两年的拍品和拍卖结果中也可发现,来源清晰可靠,具有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的拍品更易拍出并获得高价,反之则遭遇流拍;此外,藏家趣味的转变也不容忽视,相较于杨少斌,藏家更倾向于刘野这样带有叙事性、美好且令人深思的艺术作品。拍卖公司在总结经验教训、分析藏家趣味的基础上对下一次拍卖进行策略调整,才更有利于夺得市场。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