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雕水墨画革新广彩瓷欣赏

堆雕中国水墨画。-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堆雕中国水墨画。

  □本版文、图  信息时报记者 徐毅儿

  应霍英东基金会邀请,旅澳艺术家连泽强近日来到广州南沙,参与组建南沙艺术中心,打造南沙文化名片。据了解,连泽强是一个游离于艺术群体的独立艺术追求者,他多年来致力于中国艺术研究,身体力行推广博大精深的中国陶瓷文化。现阶段,他除了继续完善、推广堆雕中国水墨画外,还将投身于广彩瓷器的革新事业中,力图为广州彩瓷注入新的活力。

  独创立体堆雕陶瓷水墨画

  连泽强于上世纪90年代移居澳大利亚进修艺术,长期以来致力于向西方国家推广中国书画艺术文化、陶瓷艺术文化,近年独创出“堆雕水墨画”。

  连泽强告诉记者:“从上世纪中叶至今,‘西学东渐’,对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在我看来,上世纪90年代初,由外国资本推动、操控的,追求反传统、标新立异、自我宣泄甚至暴力和血腥的‘伪当代艺术’,是对中国的一种文化入侵。我希望尽自己的一点力量,拥护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向西方国家展现中国的传统艺术之美,用我们的真诚来感染他们,用真美善去打动他们,取得真正的话语权。”

  “如何让西方人看得明白,并且爱上中国传统的水墨画?陶瓷就是能够让西洋画与中国画交汇融合的最好媒介!”连泽强告诉记者,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国内的一场博览会上,他看到了用陶瓷做成的盆景,于是“灵机一动”,触发了用立体堆雕陶瓷展示中国传统水墨画的灵感。就这样,连泽强奔走在中国与澳大利亚之间,在景德镇埋头苦干近10年,并最终研发、创新出“堆雕中国水墨画”。

  “堆雕中国水墨画,既有传统中国画高远、平远、深远之‘三远’意境,又具有油画的立体质感。同时,通过陶瓷这个中外文化交流‘使者’的亲和力,可让西方人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中国传统水墨画。”连泽强如是说。

  提出对广彩瓷优化工艺改革创新

  连泽强透露,现阶段,他除了继续完善、推广堆雕中国水墨画外,还将投身于广彩瓷器的革新事业中,力图为广州彩瓷注入新的活力。“广彩是广州地区釉上彩瓷艺术的简称,指广州烧制的织金彩瓷及其采用的低温釉上彩装饰技法,亦称‘广东彩’、‘广州织金彩瓷’。”连泽强介绍,广彩的生产始于清康熙年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广彩曾经辉煌,远销世界各地。然而,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们传统的工艺和文化艺术却出现了倒退的现象。如何令广彩重新焕发活力,需要我们勇于革新。”谈到广彩的革新,连泽强指出了三点:“第一是优化工艺,第二是改革创新,第三是坚持传统。”

  “在工艺优化方面,我们可以从坯胎、釉色、堆金、颜料等方面入手。以外销瓷为主的广彩,其坯胎多出于民窑,所以坯胎质量不能尽美尽善。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坯胎的质量已经大大超越前人。釉色方面,广彩讲究‘织于白玉之上’,强调‘白’和‘润’,可利用现代单色釉的发色技术,丰富和完善广彩瓷的釉色。同时,广彩工艺的堆金以阳金为主,如能大量利用本金和日本金,作品将会变得更华丽和辉煌。”

  连泽强还提出,广彩瓷的改革创新,可从釉彩、器形和图案等方面切入:“传统的广彩瓷是一种釉上彩瓷,对此,我们可以作出多方面尝试,例如加入窑变、釉里红、青花等工艺,又或者尝试以釉上彩、釉下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创作。”“当然,广彩的革新,需要改革创新,更需要坚持传统,例如对中国画元素的加强,将中国书法元素进行有机融入等。”连泽强说:“只有深入回归传统、挖掘传统,才可以令广彩这门岭南传统工艺焕发新机!”据了解,连泽强的广彩革新方案已经得到社会各方的重视,正在实践当中。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