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玩收藏将成资金流动的价值洼地

  艺术品市场我们习惯性上将除书画、瓷器这些主要品种外的其他艺术品种类,统称为“杂项”,主要包括金属器、玉器、竹木牙角雕以及家具等。台湾艺术商人陈仁毅告诉笔者,倒退二十年,这些竹雕、家具都是非主流艺术品类,都不值什么大价钱。但是转眼到了今天,这些昔日的非主流艺术品已然在拍场上演了重要的角色。2012年春,台湾简松阁藏的明紫檀笔筒便创造了4800万的高价。今年香港苏富比(微博)秋拍,瓷器及工艺精品专场共成交3.78亿港元,其中一黑漆嵌螺钿的香几以1400多万港元成交,位居那一专场的第五位。不久前,嘉德明清古典家具夜场总成交66,759,800元,成交率73%。其中,一件估价3至6万的紫檀笔筒最终以40.25万元成交。

  业内分析

  刚性需求=精神需求

  “杂项”是一个过于笼统的称谓,台湾艺术商人陈仁毅说:“其实我很不理解杂项这个称呼,西方就没有,英文通常叫做工艺精品或文房用器。杂项最早是民国时期琉璃厂叫出来的,但其实是对器物类艺术品(除瓷器)的一种不尊重。我们一般传统上将艺术品分为两大类:宫廷系和文人系。宫廷系的艺术品在前几年价位已经达到相当高度。这几年又开始对文玩、文房概念进行炒作。我觉得所有的项目你去炒,都还情有可原,但是文房,文人用器部分一般都是重品位的,它跟名利避得很远。可是你看2005、2006年以后几场专拍都是拼命地玩包装、玩上拍宣传,最后呈现出来文房的收藏一定是扭曲的。如果说文房市场曾经带动一个文人的生活导向,文人的用器以审美品位高而获得青睐,但炒作使被倡导的文人新生活的革命刚要开始就被这几盆水给浇灭了。其实对整个文房收藏的生态是非常不可取的。”

  同样是以杂项经营为主的杨先生,表述则更为直白:“对于传统藏家来说,只要喜欢就会去买。他们只要吃饱了、穿暖了就会去收藏。那是他的一种需求。‘艺术品’说白了是精神粮食,对他们来说这是最重要的东西。今天的市场完全是因为很多新来的投资者进入市场之后,把传统藏家给边缘化了,觉得他们买不到好的东西了,实际上就是一群门外汉在买东西。现在市场上钱紧了,泡沫破了,他们也就不得不离开这个市场。但是对于传统藏家来说,他们还是一直在买,他们买是非常有目的性的,为自己喜好而收藏或者为研究。”

  很多业内人士也一致认为,其实市场回调对于艺术市场的健康发展来说并非坏事,因为经济的回调震走了很多投资客,剩下的则是更为纯粹的收藏家,使得整个市场趋于理性。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