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痴迷古玩存有数百件藏品

刘福军(右)跟朋友一起鉴赏藏品。本报记者 吉亚南 摄-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刘福军(右)跟朋友一起鉴赏藏品。本报记者 吉亚南 摄

  本报记者 吉亚南

  商代的爵杯、战国时期的玉器、清代的家具……这里不是博物馆,而是我市一位普通市民的家。突然间面对这么多古色古香的老物件,你不禁会问,这是真品吗?此时,这些物件的主人会告诉你,这些物件经过专家鉴定,多数都是真品。

  走进都市花园小区居民刘富军的家里,你会被一股浓郁的文化气息感染:书画、高古玉、青铜器、石雕……这些价值不菲的老物件,装点着家里的每个角落。要问这些“饰品”的由来,那可是刘福军下了大功夫,花费近50万元从全国各地的古玩市场淘到的。接下来,他想办一个博物馆,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刘富军自小就爱好收集邮票,但接触古玩还要从一次偶然的机会说起。3年前到郑州谈业务时,刘福军误打误撞走进了全国玉器展览会。在会展上,一个展示高古玉的柜台引起了他的注意。他看了又看,玉石精美的雕刻工艺深深吸引了他。

  据刘福军介绍,高古玉的收藏者是一对台湾母女,这对母女发现他欣赏高古玉这么入神,就详细地介绍了一番。高古玉一般来说是指汉代以前的玉器,以和田玉为主,历来千里挑一。这种玉器因年代久远、文化内涵丰富、历史研究价值较高而备受玩家追捧。

  对收藏有了兴趣后,刘福军便在古玩市场上花10万余元买了3件。然而,当刘福军把这些玉器拿给朋友看时,朋友对这些物品提出了质疑。为了弄清事实,他又找到了当地博物馆。经过专家鉴定,这3件玉器都是假的。

  购买假货对刘福军的打击很大,同时也让他认识到,只有多学习、多交流,才能识别真正的好物件。于是刘福军开始上网收集资料,并认识了一些热爱收藏的朋友。刘福军的爱人抱怨说:“他现在几乎以古玩为生活的全部,有时候为了看书能一夜不合眼。”

  每次到外地出差,去古玩市场转转都是刘福军少不了的事。几年来,刘福军的藏品越来越多,加起来已有几百件。刘福军集的古玩主要是青铜器、玉器、家具、石雕。其中,他最热衷的要属青铜器。“在全世界的青铜器时代,中国的青铜器是纹饰最精美、内涵最丰富、历史最久远。”说到这里,刘福军将他最中意的藏品拿了出来——一只商代的爵杯。2011年,刘福军到山西的古玩市场去看石雕,在一家石雕店内无意中发现了这只爵杯。刘福军细细观察这只爵杯的外观与纹饰,认定这是一个商代的古物。与商家讨价还价,最终他以8万元的价格的购买了石雕与爵杯。为了检验,刘福军又把石雕和爵杯拿到了博物馆,经过专家鉴定,这些确实是真品。

  “不为名利,只为欣赏中国源远流长的灿烂文化,并愿意尽自己的力量去弘扬。”虽然玩收藏只有3年多时间,刘福军对收藏却有自己的见解。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