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为何从紫禁城盗字画珍宝

溥仪-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溥仪

  溥仪为什么要费尽心机,从紫禁城盗出那么多字画和珍宝呢?除以往公认的为了留学和日后生活之用的说法外,是否还有其他原因?钻研这段历史多年的伪满皇宫博物院副院长、研究馆员赵继敏认为这还要从溥仪的兴趣喜好和精神文化需求等多个角度来解读。

  溥仪喜爱书法

  据赵继敏介绍,溥仪在伪满时期以习字为乐。他临摹古帖,如苏东坡的字、柳公权的字,但他最景仰各位祖先的御笔。据曾在溥仪身边待过一段时间的日本人林出贤次郎介绍,他亲眼看到溥仪在1936年年初临摹乾隆御笔,真可谓既形似,又神似,惟妙惟肖。若把溥仪所临字帖与乾隆御笔重叠对正放在一起冲着阳光看,上下文字浑然一体,笔法及大小都极其相似,“殊令人惊异焉”。

  乾隆书法好,但他绝对不是爱新觉罗家族唯一擅长书法绘画之人。别人不用说,乾隆的爷爷康熙也是一位墨宝满天下的皇帝。因此说溥仪有喜爱书法的基因也不为过。

  溥仪运宝的其他原因

  赵继敏认为,溥仪把大量国宝盗出故宫(微博)确有政治失意准备出国留学,以备生活所需的打算。另外,溥仪从小生活在宫中,受到历代书法珍品和王公贵族擅习书法绘画氛围的熏染,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赵继敏举例说,1922年12月,有一位记者称颂溥仪是一个“嗜丹青”的人。在他的笔下,溥仪勤于绘事,“帝室所藏之画幅时出展览,有会意者即摹仿之,因而熟于鉴定,又时作景物写生之画。”次年8月,庄士敦又在其《记清帝近事》一文中谈到溥仪的绘事,他甚至从外貌上看出了溥仪的“美术家”气质。

  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个因素,鉴赏国宝是溥仪闲居无聊、打发时间的一种生活方式。溥仪的侄子毓嵣回忆溥仪在伪满皇宫中研习书法的情形时说:“他待得闷了就伏在书斋写字台前练字消遣,如果这时我们几个宫廷学生刚好在场,他就一定命我们陪着写。”即便是在苏联关押期间,溥仪也同样以这种方式消磨时日,打发时光。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