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已经进入中产时代
新华社记者 孙丽萍
亚洲重要艺术品交易展会上海艺博会4日晚在上海落幕,在国内外经济尚未复苏的背景下,本届艺博会成交逾1亿元,给国内收藏市场带来了一抹亮色。
但更值得喝彩的是,逾亿元的成交,不是靠一两件“天价艺术品”而硬“撑”起来的。相比较往年大型雕塑和重量级艺术品成交动辄数百万、过千万的现象,今年上海艺博会十分清晰地呈现出“平民收藏”的特色,单价在3~5万元的低价位艺术品成交出现井喷。
今年艺博会上的现象之一,是名家版画卖得很“火”。艺术大师吴冠中的油画以价高著称,在拍卖场上动辄达到数千万乃至上亿元,普通百姓只能“仰望星空”。但吴冠中的限量版画在艺博会上受到普通百姓青睐,也满足了人们亲近大师的愿望。
现象之二是所谓“减压艺术”兴起。上海“80后”青年艺术家顾汀汀在艺博会上推出“都市人”系列作品,“加V男”“宝马女”等形形色色、趣味十足的都市人物让不少观众会心而笑。
现象之三是一些富有潜力的艺术新人受到藏家关注。重庆锦瑟画廊推出以“卡通画风”赢得新星星艺术节大奖的“80后”艺术家刘巍巍作品。水仙花和长颈鹿、仙人掌和花豹……刘巍巍画作以宛如孩童梦境一般的色彩和动物造型“萌”倒了不少买家,在展览第一天就被买走3幅。
走过16年的上海艺博会已成为国内收藏市场的“晴雨表”和“温度计”之一。上海艺博会组委会副秘书长顾之骅发现,在一些大藏家、大买家出手谨慎的同时,中产阶层正在跃跃欲试地“走进收藏”。事实上,本届艺博会上最受追捧的就是小型雕塑、限量版画、崭露头角的艺术新人作品。
“不仅养眼,而且养心”。一位画廊人士这样评价正在涌入收藏市场的“中产阶层”审美趣味。综观上海艺博会上走红的、价格亲民的“艺术作品”,往往缺乏投机价值,也难觅题材“炒作”痕迹,但能给人们带来快乐感受,起到以艺术抚慰心灵的效果。这似乎暗示着,收藏正在“浮华散去”,回归到“平民时代”。 新华社上海11月5日专电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