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交所首次涉足公共艺术领域

  早报记者 陆斯嘉

  在上周举行的2012年上海艺术博览会期间,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向来自国内外超过百家展会机构发出邀请,希望联合各方,并依托交易所平台资源优势,打通“展示、挂牌、加工、包装、整合及交易”产业链,推动国内公共艺术领域转型和升级。

  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市场总监、公共艺术项目负责人袁刚昨天向早报记者透露,截至展览闭幕时,上海文交所已与50多家参展机构与个人取得联系,包括画廊、策展单位、陶瓷展商以及自由创作的艺术家。其中,知名度较高的罗浮紫艺术典藏机构、翡翠画廊已经与我们达成初步意向,将联合探索公共领域的艺术传播。

  袁刚表示,作为传播城市形象的重要手段,公共艺术依托城市机场、高铁、广场等巨大公共空间,通过雕塑、艺术活动、艺术品以及公共设施等方式,吸引公众欣赏、参与或使用。在公共艺术领域发展比较成熟的国家和地区,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政策倾斜、基金投入等方式为公共艺术建立良性的发展机制提供诸多保障。作为国家级文化产权交易和投融资综合服务平台,上海文交所希望突破目前公共艺术主要依托展览或雕塑的单一呈现方式,让公共艺术吸引更高的公众参与度,并在健全法律法规、整合产业链上做出有效尝试。

  为协助上海文交所探索开发公共艺术,目前已有部分国际500强企业表示愿意在包装、运输、艺术保险等操作层面给予资金支持。目前,上海文交所已成功对接了上海春季艺术沙龙、上海国际艺术节等一批文化艺术展会,并通过创新交易品种和交易手段,在艺术品交易、艺术品版权许可、拍卖会等领域成功探索。

  此次涉足公共艺术领域,上海文交所将通过提供公共空间陈列项目实施方案,艺术品保险、运输、陈列方案,艺术品挂牌交易、拍卖交易,艺术品金融咨询等多层次服务,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助推国内公共艺术领域产业升级。

  袁刚预计,上海文交所牵头的公共艺术展示项目最快将于2013年春季在机场、火车站等公共空间亮相。

  公共艺术指由艺术家为某个既定的特殊公共空间所创作的作品或者设计,好的公共艺术可以表达当地身份特征与文化价值观,体现市民们对城市的认同感,成为艺术与文化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而当下很多公共艺术尤其是公共雕塑作品,雷人作品居多。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