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城消失的县级文物让人痛心(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为十年前的千峰寺。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为目前的千峰寺。

昔日残垣断壁 如今荡然无存

2000年11月4日,笔者在位于中条山腹地的阳城县横河乡(后改为镇)中寺村采访,在历史见证人的带领下到该村的千峰寺实地察看,当时,寺庙内的大雄宝殿虽已残垣断壁,但主体框架还在。今年10月26日,笔者再次到中寺村采访,发现千峰寺内足有半人多高的杂草布满院内,满目凄凉,大雄宝殿已荡然无存。当地村民痛心地说:“这既对不住先人,又无法向后人交代,是在造孽呀!”

《阳城县志》记载,该寺庙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五代唐天成元年(公元926年),为四合院,全院共有殿宇20余间,主体建筑大雄殿的前廊柱与檐柱两排相对,为小八楞柱,上有收分,为金代构件。寺内现存后唐6面碑一块,因年久风化,字迹不清。史料记载,1938年2月,日寇疯狂进犯豫北及晋东南地区,战局日趋紧张。为了开辟晋豫边抗日根据地,中共北方局组织部长、八路军驻第一战区联络处主任朱瑞与副主任唐天际等带领10多名华北干部训练班学员,由焦作经晋城到阳城,在下寺坪村(今中寺村)成立了中共晋豫区特委。不久,将阳城县人民武装自卫队、县公安局的五百余人改编为晋豫边抗日游击纵队。同年3月中旬,以晋豫边游击纵队抽调的200多名阳城籍战士为基础,在中寺村的千峰寺正式成立了直属八路军晋豫边区游击队,并召开了誓师大会,唐天际为司令员。

具有历史文物价值和革命纪念意义的千峰寺,不但没有得到保护,反而遭受灭顶之灾,谁之过?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