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发现清代四朝石碑群(图)

  中新网九江11月5日电(王昊阳 周武现)日前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发现罕见古青石碑群,石碑历经200余年风雨至今保存完好。文物专家5日表示,此次青石古碑群的发现,对研究清代书法、碑刻艺术、社会生活、道佛儒宗教活动及清朝时期行政区划设置等都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此次发现的青石碑群位于修水县何市镇大板尖山,该山又名逍遥山,海拔998米,山顶有一寺庙名为白云仙宫,12块青石碑分为上下两排,镶钳在白云仙宫门外青石阶梯左侧。

  记者看到,古石碑共12块,立碑时间分别为清乾隆、嘉庆、道光、光绪四个朝代,每块石碑大小基本相同,高约1.5米,宽约0.5米,历史最为久远的是立于首位的“逍遥白云寺石老人和尚奕世记石”碑,碑文记录了逍遥山所处位置、四季风景、白云仙宫之来历等。

  立于后面的石碑为“乾隆三十七年契约”、“嘉庆十一年永祀油灯”等碑,其他石碑为道光、光绪年间所立的“乐捐芳名”碑和“白云古寺”碑,石碑下方皆被沙石掩埋,内容难以辨识。

  该石碑群书法绝妙,雕刻精美,其中“逍遥白云寺石老人和尚奕世记石”碑和“乾隆三十七年契约”碑均为楷书字体,书法潇洒飘逸,神采飞扬,堪称佳作。

  寺庙内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白云仙宫建于唐宋年间,明宣德年间更得御制香炉赐赠。寺旁至今还有一千年银杏树,足见该寺历史久远。除此次发现的12块石碑群之外,寺院后屋还保留有其他多块古石碑。

  文物专家、修水县原文化局副局长陈跃进5日对记者表示,白云仙宫是佛道合一的寺庙,寺中留下的大量石碑是历史的印记,它记录了佛道两教发展与和平共处的轨迹,此次青石古碑群的发现,对研究清代宗教、民俗文化有一定的价值。(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