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丘:筑起保护知识产权的“铁壁铜墙”

在这样的努力下,2012年,虎丘法院受理的网吧侵权纠纷仅为12件。

手艺也是品牌

自古扬州三把刀:厨刀、理发刀、修脚刀。从事修脚行业的全国人大代表陆琴,通过商标注册将扬州修脚技艺发扬光大,以实际行动告诉人们“手艺也是品牌”。

但是品牌授权的风险也曾经给其带来过苦恼和困惑。陆琴创办的扬州陆琴脚艺三把刀发展有限公司与植某于2007年签订一份为期三年的“加盟许可”协议,协议到期后,植某未续签协议却继续使用“陆琴脚艺”的一整套商标,并自行变更经营地址,期间多次转手经营。扬州陆琴脚艺三把刀发展有限公司遂将植某与现今实际经营人刘某起诉至虎丘法院要求停止侵害、消除影响。

面对实际经营人刘某存在抵触情绪且登记经营者植某下落不明的疑难情况,承办法官万玉明一方面严格按照法定程序送达法律文书、公开开庭审理,充分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另一方面在事实审查清楚明了基础上开展建设性调解工作,讲述知名商标创设艰难,来之不易,从情理上感化当事人。几次调解工作做下来,刘某的态度软化了,主动向法官谈起了自己的想法,“法官,毕竟修脚这种技术活也是要讲品牌效应的,‘陆琴’大家谁不晓得,我呢,想继续用这个牌子,也好多挣点钱养活一家老小。”于是在法官的协调下,双方自行拟定了新的授权协议,2012年7月19日,原告以双方已达成和解协议为由向法院撤回起诉。

该案审结后,法院趁热向陆琴脚艺公司提出建议,帮助其预防风险、避免纠纷,也面对面指导刘某如何规范经营。

如今,在苏州西郊、太湖之滨的镇湖街道,尽是一幅“闺阁家家架绣绷,妇姑人人习针巧”的画面。这里的八千绣娘,用她们纤纤细手造就了著名的刺绣艺术之乡,造就了年13亿人民币的经济产值。然而,一幅取材于油画《贵妃醉酒》的同名苏绣作品,却被人告上法庭。原告上海京粹艺术品发展有限公司经《贵妃醉酒》作者刘令华许可对作品享有专有使用权,但是在苏州某些刺绣店铺发现有在销售《贵妃醉酒》刺绣产品。原告认为刺绣店铺未经权利人许可即擅自生产、销售以《贵妃醉酒》为底稿的刺绣产品,侵犯了其所享有的专有使用权。被告之一的邹月娘想不通了:“法官,这幅苏绣是我一针一线辛辛苦苦绣出来的,虽然看上去相似,但跟油画毕竟是不一样的,原告也不是油画作者,为何要向我索取几十万的侵权赔偿?”

由于历史原因,以前苏州很多绣娘的作品底稿大多非原创,因“知识产权”问题而引起的“侵权”纠纷也不少,严重影响了刺绣行业的发展。虎丘法院受理该案后,意识到这是一个推进苏绣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契机。一面向绣娘传播著作权利保护观念,一面争取原告同意进行底稿授权使用。终于在法官的调解下,双方达成和解,被告向原告上海京粹艺术品发展有限公司赔偿5万元侵权赔偿,原告主动向法院撤回起诉,但出于商业价值考虑,原告暂时未同意对绣娘个人进行刺绣底稿使用授权。目前,虎丘法院正在做一个努力,协助绣娘们通过苏州市刺绣版权许可交易平台购买《贵妃醉酒》的底稿版权。

苏州传统工艺源远流长,虎丘法院建立“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制度,与区工商局、知识产权局、行业协会等部门实现信息共享,实时关注知识产权纠纷动态;他们进入镇湖绣品街、东渚百匠街宣传典型案例,呼吁绣娘在创作之前先取得底稿作者授权;他们召开“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与知识产权”研讨会,邀请专家教授、审判专家会同绣娘共同把脉苏绣发展中的版权问题;他们协助镇湖刺绣协会成功申请镇湖刺绣集体商标与地理标识,申报外观专利近百项,有效提高传统优势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年来,虎丘法院的法官们听到的感谢声不计其数,刺绣行业称他们是“传统工艺的司法保护伞”,网吧侵权纠纷当事人称他们是“法律与良心的守望者”。
/>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