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冬强:田子坊艺术区已变成商业区

  “退出田子坊,真的没什么。全世界做艺术的地方都是如此,比如纽约SOHO街区,最开始艺术家进驻,慢慢名气大了,人流多了,变成了热闹的商业区。”——摄影家尔冬强

  一架木质壁炉架倚着白墙高高挂起,一束灯光聚焦于它,相邻的墙上白色幕布闪着微光、滚过一排排诗句……深夜来临,越来越多人来到田子坊尔冬强艺术中心,参加24小时诗会《重聚在诗歌的旗帜下》。诗会从昨天15时开始,预计到今天15时结束。之后在田子坊待了12年的尔冬强艺术中心将迁往石龙路。

  对于传说中的租金纠纷,尔冬强不愿多谈,他表示,所谓纠纷并不存在,因为业主没有给他商量金额的机会。“本来我已经计划好了10月的工作了,结果中秋节前收到一纸通知,说房屋需要整修,租约结束后不再续约。我考虑了一个国庆长假,决定放弃田子坊,重新找地方。”

  租金危机两年前已经爆发过。按照一位接近田子坊管理部门人士的说法,2010年房屋业主上海数字(产业)集团计划提高租金时,有关部门进行协调后,由尔冬强方面支付近40%,管理部门补足剩余部分。两年后,租金再次上调,增幅超过25%,总额过百万元,达到田子坊一楼场地租金均价。这次管理部门选择放弃补贴。

  作为最早一批入驻田子坊的艺术家,尔冬强和陈逸飞在一段时间里几乎成了田子坊的象征。田子坊名气一天天响亮,地铁开通,游客如织,尔冬强艺术中心年租金从最开始的12万元到如今过百万元,面积却从最初的800平方米变成现在不到一半,另一半场地租给了一家围巾店。按照管理方的说法,这是为了分担租金压力。

  中心有没有赚到钱,赚了多少钱,或许是引发双方矛盾的另一个导火索。管理方认为,中心在卖书,举办的一些展览在收场租费。尔冬强则坚持所有活动都属于公益性质,“没有赚一分钱”。他的收入来自外界对尔冬强个人价值的认可。

  尽管各有委屈,各有理由,但双方都保持低调,不希望搬家风波继续升级。尔冬强说,“退出田子坊,真的没什么。全世界做艺术的地方都是如此,比如纽约SOHO街区,最开始艺术家进驻,慢慢名气大了,人流多了,变成了热闹的商业区。”

  筹备24小时诗会时,他曾打算用12年里中心举办过的活动海报把墙壁全部贴满。后来他推翻了这个想法,改以白墙示人,“诗歌能填满一切。我希望给田子坊留下诗意。”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