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至爱“多宝格”

“大玩家”乾隆上有所好,多宝格应运而生

“园无石不秀,室无格不雅。”这里的“格”说的就是多宝格。

拿园林中的假山与多宝格作比显示了某种通感:二者同样的空灵隽秀,同样千姿百态,同样把人的居住栖息环境装点得多姿多彩、熠熠生辉。

说起多宝格,现在人或许都已不陌生了,随着生活富裕,住房越来越宽敞,在居室里摆上一对多宝格,会平添几分雅致和书香气,让人从中感悟到中国传统文化空灵凝重的韵味和高雅气韵。据我在业内的感受,最近几年,多宝格成了红木家具市场热销的门类。

多宝格又叫博古架、万宝格、百宝格。其造型古朴典雅,结构洗练生动,线条明快流畅。“格”可多可少,可大可小,可方正可凸凹、错落有致,落落大方,变化多姿。它这么灵秀通透的造型,究竟是怎么产生的?

据考证,它是进入清代到了乾隆年间才兴起并开始流行的家具品种。而推动其诞生的动力,源于皇帝的“私家爱好”。康乾盛世,国力强盛,天下太平,统治者开始注重精神享受,收藏古玩遂成时尚,尤其乾隆皇帝,是历史上有名的“大玩家”,从琴棋书画到金银器皿、瓷器玉器、珠宝珊瑚,都是他的爱物。用什么来存放这些好东西,又能随时看得见摸得着拿在手中把玩呢?空灵剔透的多宝格正好担此“重任”,适时应运而生。

不过,多宝格也有一个演变过程,它是由最初的书格和架格以及做隔断装饰用的“碧纱橱”等演变而来的。明代家具中,亮格、架格已有多宝格的特点。但明代的家具图谱中没有多宝格,书架和架格主要是装书的,那时候的书以线装为主,一般平放。这两种格都不装门,也没后背板,分层而设,双面透空,这算是多宝格的雏形。《红楼梦》写的是乾隆前的事,书中也没有多宝格。发展到清乾隆年间,因为皇上喜爱和推动,多宝格这种形制才变得完美和实用了。

从其演变过程也可看出中国古典家具的发展脉络。在《乾隆微服私访记》《宰相刘罗锅》等电视剧中,都能见到多宝格的身影。当然,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更是收藏着不同款式和材质的宫廷御用多宝格(如图)。它们作为京作宫廷家具代表作的一部分,都是皇林苑在家具制作中学习和参照的样板。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多宝格的多种功能和摆放规则

典雅庄重、精致奇妙的清代家具系列里,多宝格属于极具实用性又颇显装饰美感的一类,它是书房、客厅里承放古董的家具。多宝格的特点不但在于它的“格子”多,而且其“格”式不俗,分格无定式,可以按照工匠的审美情趣与主人的喜好,设计出变化巧妙、错落有致的格子。在历年来著名大型拍卖会成交的多宝格中,可以看到形形色色、各具风采的造型。

多宝格以空灵为美,主要有两大功能:一是具有室内装饰功能,家里置一件多宝格,摆几件古玩或工艺品,会增加室内的文化味。试想一下:多宝格上大大小小不规则的格子很适合放置各种造型的“宝物”,摆上各种珍贵的陶瓷制品、玉雕器物,那才叫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另一个功能是用多宝格作为居室空间的隔断。室内装修不管是什么风格,摆一套多宝格,可以说是点睛之笔,能让居室顿生典雅隽秀之气。

与其他家具比,多宝格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将格内做出横竖不等、高低不齐、错落参差的一个个空间。人们可以根据每格的面积大小和高度,摆放大小不同的陈设品。在视觉效果上,它打破了横竖连贯等极富规律性的格调,因而开辟出新奇的意境。它被公认为是最富有清式风格的京作代表性家具之一。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多宝格在家居中具有独特的功能。在陈设空间上,它既可以摆在客厅,又可以置于书房。在摆放位置上,或倚墙而立、装点居室,或隔断空间、充当屏障,还可以把体形小一些的多宝格放于卧室,摆放古玩珍品,陪伴主人度过每天光阴,为其养眼养心。

园无石不秀,室无格不雅,选配一套符合自己心意的多姿多彩的多宝格,或置于客厅,或摆在书房,都足以显示出居家生活的雅趣。随着全民收藏热升温,多宝格越来越受人青睐。皇林苑设计制作的京作款式多宝格,在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识多宝格传统文化价值的同时,又以多宝格结合古董文玩,展现了中国古老文明的无穷魅力。

和其他京作家具一样,多宝格自然也少不了雕刻装饰。皇林苑的多宝格有多种款式,它们继承宫廷家具风格,阴雕、浮雕、透雕、圆雕等形式的雕刻成为其十分重要的造型手法,题材则有云纹、龙纹、螭纹、花鸟走兽、山水、人物等图案。把这样的多宝格摆在家里,给人营造的是精致悦目、幸福祥和而有品味的栖居环境。

责任编辑:LXC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