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自称成吉思汗35代后裔 户籍是汉族(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0月25日,滕传义自己收藏的与成吉思汗有关的藏品。

是真?

“成陵道孚说”源于一位自称是成吉思汗35代后裔的大连人。

是假?

“35代后裔”户籍竟是汉族,且拒绝揭晓成陵具体位置。

是炒?

蒙古史学专家陈育宁说,如果结论下得太盲目,就是炒作。

《成吉思汗死于道孚?》追踪

10月21日,河南龙门石窟研究所原所长温玉成抛出了“成吉思汗陵道孚说”,认为成吉思汗死于甘孜州道孚县协德乡。

连日来,华西都市报记者通过多方走访调查发现,温玉成发布的“成吉思汗陵道孚说”疑点重重。

"道孚说"不过是"成陵之谜"的一个新版本。迄今为止,关于这个谜,已有多种版本。但无论哪一种,都没有有力的证据。"道孚说"也仅仅是一种猜测。”

昨日,在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时,我国著名蒙古史学专家、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民族史学会副理事长、宁夏大学前校长、博士生导师陈育宁如是表示。

调查神秘来源道孚说源自大连厨师

据温玉成介绍,他前往甘孜实地考察“成吉思汗陵之谜”,源于2010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市委宣传部部长孟松林告诉他的一条“民间信息”成吉思汗陵可能在四川大金川、小金川之间。孟松林当时告诉温玉成,信息提供者是大连的一位厨师。这位厨师还曾拿出过几件文物予以佐证。这位厨师的母亲名叫乌云其其格,自称是成吉思汗第34代后裔。

华西都市报记者注意到,早在2009年,乌云其其格就曾向媒体透露过“成吉思汗陵墓在四川”的说法,当时消息一经披露,引起国内外多家媒体的关注,不过,学术界对此却“表现沉默”。

10月25日,华西都市报记者来到大连,辗转找到了孟松林提及的这位厨师。厨师名叫滕传义,今年57岁,如今他在大连市西岗区东关街晨阳古玩市场经营一家古玩店。

神秘线人自称知道成陵的谜底

滕传义说,“成吉思汗陵墓在甘孜”这个秘密,的确是他告诉孟松林的。他之所以知道这个秘密,是因为母亲是成吉思汗第34代后裔,按家族习俗,这个秘密只通过口头相传。不过,母亲乌云其其格已于2011年年底去世。“母亲是独生女,我是她的唯一承继人,因此我是成吉思汗第35代后裔。”

“我和我母亲,从来没有与温玉成见过面。”滕传义说,温玉成得出的结论,太盲目了,其考察走入了误区。“其实我很想跟他联手。结果他去考察,却不与知道这个秘密的我联系,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

至于成吉思汗陵墓到底在何处,滕传义竟卖起了“关子”:“我是后裔,成陵在哪我能不知道?但我就是不说。”

同时,滕传义还告诉记者:“我要去四川去祭祖,晚来一天,可能就不好找我了。”昨天下午1点40分左右,记者致电滕传义时,滕传义称“已抵达成都”。

神秘身份35代后裔户籍是汉族

关于滕传义的身份,滕传义本人,除显摆店内所谓元代“文物”,以及谈自己各类离奇故事外,他始终没有拿出足以证明自己身份的证据。

25日下午,经大连警方查证,滕传义的户籍显示是汉族。民警分析说,有可能是登记错误,或父亲是汉族,尽管不能就此肯定此人百分百非蒙古族,不过可疑性很大,因为按他自己所说,其如此重视自己身世,缘何登记成汉族也不向公安机关反映?

另外,滕传义户籍上登记的籍贯是山东烟台。其母亲乌云其其格因已经去世,其户口已经销户,难以查证。

另据滕传义本人介绍,其身份至今仍未得到官方认可。滕传义堂妹鲁金英告诉记者说:“国家文物局有关人士曾给了哥哥一个身份,即民间蒙古文化研究者,仅此而已。”不过,这是口头的,并无任何文书证明。

考证蒙史专家任何版本都是猜测

成吉思汗病逝于1227年夏,至今已有785年。“成吉思汗的离去,留下了许多历史之谜。”昨天,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时,蒙古史学专家、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民族史学会副理事长、宁夏大学前校长、博士生导师陈育宁教授将“成吉思汗陵之谜”称之为“百年命题”。

陈育宁说,截至目前,得到较多认同的观点主要有:一、蒙古国肯特山南、克鲁伦河北;二、蒙古国的杭爱山;三、中国宁夏的六盘山;四、中国内蒙古鄂尔多斯鄂托克旗境内的千里山。不过,迄今为止,无论哪一种观点,都不具有充分、足够的资料,也没有新发现的有力证据。“在我看来,上述四个版本均具有猜测性。至于温玉成提出的"四川甘孜说",更是一种猜测了。”

缘何成谜战事频繁墓地保密

成吉思汗墓地缘何成为难解之谜?陈育宁表示,这与蒙古族独特的丧葬习俗有直接关系。

陈育宁说,据史书记载,蒙古族王公贵族死后,遗体被深埋地下,当着母骆驼的面杀死子骆驼,然后放马将留有子骆驼血迹的地面踏平,再派兵守护,直到长出青草,才撤兵而去。如果此后要到墓地祭祀,则由母骆驼引路。母骆驼悲鸣地,就是墓地。

“按习俗,蒙古"汗"的墓地均属高度机密。”陈育宁教授认为,这除了与宗教有关外,更重要的,还是由游牧民族流动迁徙过于频繁所决定的。残酷的战争则难保地盘得而复失,只有密葬才能保证墓地不被敌方破坏。

结论

盲目下结论就是炒作

有秘密,就有人探秘。探之不得,穷追不舍。除了部分专家学者“纸上谈兵”、争辩不休外,还有许多人不远千里进行实地探寻。陈育宁教授说,最近200年间,就有100多个考察队,为此四处搜寻。最近20年,这种探寻活动仍未停止,而且有不断升温的趋势。有些机构甚至不惜投入、动用精密仪器、调动各种手段。

“成吉思汗究竟葬于何处?这至今还是一个待解之谜。”陈育宁说,研究“成陵之谜”可以,但在证据和资料不充分的情况下,“不宜到处搞挖掘,也不宜急于下结论。如果结论下得太盲目,就是一种炒作了。”陈育宁

1945年1月出生,汉族,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主要从事民族史、民族史学理论、民族地区经济的教学和研究。现兼任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民族史学会副理事长,山东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教授。

“按家族习俗,"成陵在甘孜"这个秘密只通过口头相传。”“我是后裔,成陵在哪我能不知道?但我就是不说。”

“我要去四川去祭祖,晚来一天,可能就不好找我了。”“成吉思汗35代后裔”滕传义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