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坐具细部特征辨明清“开门”工艺

清军入关之后,为了赢得汉人的好感,对原有的生活习俗,并未全部禁止。以至于原有的明式家具风格,也被保留下来。直到乾隆年间,还有些家具仍然是明式家具的风格。可以说从康熙到乾隆的这段时期,是明式家具与清式家具并存的时期。下面,通过对几款明代和清代几款坐具的对比,来说明它们各自的特点和之间存在的联系,以及如何辨别明清家具。

一、交椅。交椅是由胡床演变而来的。座面一般用藤席或棕绳等编制软屜;座面下的腿子以交叉点为轴交叉,便于折叠。它是唐、宋、金以来颇受皇家喜爱的,级别仅次于宝座的高级坐具。

二、圈椅。圈椅的腿子不是交叉的,这是与交椅最大的区别。它是仅次于交椅的高级别坐具。《历代帝王像》中,有几位皇帝使用的坐具就是圈椅。

三、扶手椅。扶手椅在结构上,比起交椅、圈椅则略显单薄。明代扶手椅对器物的造型、各部件的线条,要求较高,显示出简练而明快的特点。清代扶手椅则注重雕刻纹饰,常有攒接的部件。

四、绣墩。由于绣墩最初是由“荃蹄”演变而来,所以,早期的绣墩是编织而成的。木制绣墩的技术含量,比编织的难度高出许多。明代绣墩中,有些是仿鼓式的绣墩,在座面侧沿上,装饰乳钉纹和弦纹。但是在腔壁的制做上,多保留了编织的风格。而清代的鼓式绣墩,则更进一步表现了鼓的形象。清代绣墩的腔壁使用板材,这种做法更加费料。同时,制作的难度也更高。

五、方凳。方凳,也可称之为方杌。从“杌”字可以看出,方杌与天然形成的树根坐具极为相似。它有无一定规则的腿子,这一点与早期的独坐,有着本质的区别的。因为木制独坐的腿子,一般为板式结构。使用木材制作的方凳,与桌子的结构十分相似。由此可知它出现的年代,与桌子出现的年代极为接近。

责任编辑:LXC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