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多华人收藏家吁收藏回归人文

  文物艺术收藏的本质到底是什么?针对当下艺术市场与收藏界存在的商业化倾向,昨天在台北开幕的第三届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发布大会宣言,倡导复归收藏的本原“华人收藏,应当回归最初的人文精神”。此次大会有来自海内外的600多位知名华人收藏家及艺术界人士参加。

  此次大会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台北市政府指导举办,上海市市长韩正专门为大会发来贺词,祝贺本届大会圆满成功。 韩正说,收藏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载体,延续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本届大会以“收藏,回归人文的精神家园”为主题,对促进海峡两岸以及海内外华人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相信本届大会定会为弘扬中华文化作出新的贡献。

  台北市市长郝龙斌也发来了贺词,他高度评价发源于上海的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认为本届大会将在台北与上海双城交流史上添加新的一页。本届大会由上海市文管委、市文联、市文广影视局、市政府新闻办联合发起,由上海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组委会主办。

  台北市副市长丁庭宇、上海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组委会主任陈东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致词。据世界著名机构统计表明,2011年大中华区艺术品拍卖额高达975亿元人民币,连续两年超过英美等国,蝉联世界第一。 

  昨天,与会代表围绕文物艺术收藏的人文精神先后发表演讲并研讨。台北故宫(微博)博物院原院长、辅仁大学教授周功鑫就收藏家与博物馆的关系发表了演讲,她认为,1759年开放的大英博物馆源自汉史·史隆的收藏,1793年开放的罗浮宫,其丰富收藏则来自法国国王与贵族所累积的收藏,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收藏家让不少著名博物馆诞生。 

  知名收藏家马未都在大会演讲中以其风趣的语言阐述了收藏的精神,他认为收藏应有文人的理想,鄙视商业化倾向,“现在热衷于投资的太多,我以前喜欢一个人去拍卖场买东西,后来有个人跟在我后面买,我买什么他顶什么,我只好放弃。有次那人问我,马先生我买的东西怎么样?我说你不是看过了吗?他说我没看,我是看你看过了。” 

  马未都还就拍卖中的不付款现象分析了原因,“收藏,回归人文的精神,好在还有中国文化的家园。”对于拍卖场的不付款现象,龙美术馆创办人刘益谦表示受到影响较大,也在反思不付款的原因。

  收藏家包铭山表示,收藏与拥有及欲望的关系没变,但结合苏州历史上的不少收藏大家的经历,真正的收藏家应是自己民族文化传统的守护者,在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心境中,将自己一生收藏,在时机成熟时奉献给社会,这应是收藏家的终极目标。

  第三届华人收藏家大会筹委会主任曹兴诚就收藏赝品谈了自己的体会,“今天文物造假是有资金有组织有专家的集体行为,收藏切忌单打独斗,要兼听知人,不能确定是真的就不要买。” 中国嘉德(微博)拍卖总经理王雁南,演员、收藏家姜昆,收藏文化研究者郑重等也就艺术拍卖及收藏发表了各自的观点。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