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不能忘却的纪念
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1年纪念日,百年前的今天,武昌奇异的枪声,让风雨飘摇的满清王朝土崩瓦解,率先在亚洲打落了第一个皇冠,中国由此开始了民主、共和的百年征程。
百年沧桑,风云流散。今天的人们熟悉了孙中山这个名字和他领导的辛亥革命,对于孙中山之谆谆告诫“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也是耳熟能详,也许也能侃侃而谈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那么,对于百年前的一场革命,我们为什么纪念,又该如何纪念?
纪念,需要我们回首,复原历史的本真,知道我们的今天是如何来之不易。100年前,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各族人民有两个基本共识,那就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前者为后者的前提和先决条件。而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则睿智地将其总结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百年锐与千载,一路走来,自挥师北伐到二万五千里长征,自抗日战争到三大战役,直到毛泽东的一声“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民族独立的任务宣告基本完成。
纪念,绝不仅仅是为了回首,而是要继承辛亥革命先驱为了民主共和而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为当下凝聚新的社会共识,纵观从辛亥革命到现在的百年历史,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变,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改革开放。三次历史巨变之间有着一脉相承的历史联系,犹如一场接力赛。那么,这场接力赛的终点指向哪里呢?毫无疑问,当然是为了建设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梦想。要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离不开经济的腾飞,但单纯的经济指标并不能涵盖全部。古今中外无数例证都说明了这一点,这好比同治中兴的夕阳残照,前苏联的外强中干。因此,要实现现代化和民族的复兴,需要面对具体的、活生生的每一个人。现代化,离不开人的现代化;民族复兴,离不开国民的共同富裕。
在这场延绵了一个世纪的接力赛中,目前正在跑着的第三棒,已经持续了30多年,中国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从改革开放到科学发展,让民众共享发展成果已成社会共识。我们何其幸也,两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大转型中躬逢其盛。身处这样的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是袖手旁观者,认准一个目标,付出百倍努力,“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你们自己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不抛弃不放弃,才无愧于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使命摆在我们面前,正视并勇于承担,在历时河流中左突有冲了一个多世纪的中国,必有通过惊涛骇浪之日,迎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新时代。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