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首钢转型漫话工业遗产保护(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长期以来,人们都把石景山当作钢城,首钢几乎成为石景山的代名词。提起石景山,人们想到的总是浓烟滚滚,烈焰腾腾,钢花四溅,机器轰鸣,一派重工业生产的热烈景象。

        然而,我们今天再次走进石景山,却又是另一番景象了。

        首钢的搬迁,石景山区功能的新定位,使石景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焕发了新的青春。

        首先,首钢厂区已经开辟为游览区。原来一片片生产钢铁的庞然大物,现在变成了一道道美丽的风景。一座座大型设备和各种工业设施,吸引了大批游人前来参观。他们在这里可以了解到有关钢铁生产的知识,被称之为工业旅游。游览区内有大片水面,岸边花木遍地,各式桥廊亭榭分布区内,成为北京市一座新型的公园。

        石景山区西傍永定河,利用这种自然优势,石景山区凭借地形地势,引入永定河水,正在兴建莲石湖公园。该公园地域开阔,环境安静。整个公园以湖为主,多级水面,自上而下,景点丰富,结构多变。自然景色和人造景观相互融合,自然和谐,各个景点错落有致,各具特色。这样的公园在北京郊区还是比较少见的。

        首钢的搬迁与调整,给石景山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石景山区城市功能定位为绿色生态带,综合服务区。
  现在,一个新型的文化产业——数码娱乐产业正在这里兴起。

        数码娱乐产业是涵盖信息产业和文化产业的新型产业,是最富发展潜力一种产业,已经成为一些发达国家的一项主导产业,当属世界文化前沿水平。北京市数码娱乐产业基地就坐落在石景山区。当前,区政府将其列为重点工程,全力推进基地建设。

        本来,石景山区就是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深厚、极富人文气息的地方。闻名遐迩的八大处是极富盛名的佛教圣地。佛祖释迦牟尼的佛牙舍利,世界上就只有两颗,一颗在斯里兰卡,另一颗就在中国。在中国的佛牙舍利,就安放在八大处的二处灵光寺。多年来,灵光寺一直就是佛事活动比较活跃的地方。

        石景山区模式口东侧的法海寺,始建于明正统年间。这里的特色是大雄宝殿内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壁画,内容包括帝王将相,各类人物以及神仙鬼怪等。他们姿态各异,神情不一。所绘帝王皆威严庄重,妇女均美丽丰满,金刚天王则威武勇猛。壁画均为真迹,是研究佛教史的宝贵资料。不少外地来京的游客专程来这里参观游览,可惜有的北京人还不知道这个地方。

        今天我们走进石景山区,扑面而来的是清新的空气,安静的环境,大面积的森林覆盖和大面积的河湖水域,山水园林、历史遗迹像一颗颗明珠点缀其间,各种服务设施综合齐全,是北京市最宜居的地区之一。

        如果要问,为什么直到今天我们才找到石景山区的功能定位,这就需要和北京的历史大环境联系起来,进行一番反思。建国以来,首钢为北京市经济建设和生产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功不可没。然而历史走到了转折点,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北京经济的转型,北京要建设成世界化大城市,要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首钢在北京走到了尽头,我们才又重新发现了石景山区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悠远深厚的人文气息,才又重新给予了它新的定位。

        当然,以历史的观点来看,建国初期,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破烂摊子,一穷二白,百废待兴。老百姓要吃饭,国内外敌对势力企图颠覆新政权。当时我们没有认真思考首都北京的功能定位和城市规划等问题,也没有虚心接受一些专家的建议,以致做了一些错事。虽然后来有所发现,并做一些补救工作,但大势已去,不好挽回。北京人不会忘记,他们60年代拆城墙,90年代献城砖的经历。

        我们的决策者们,在建国初期,应当对北京进行科学的,准确的、合理的功能定位,明确北京应当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城市,政治中心是否一定也是经济中心?发展经济是否就是炼钢挖煤?对北京的城市规划一定要持十分慎重的态度,应当组织包括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经营、建筑设计、道路交通、环境园林、文物保护、北京地理,北京历史、北京民俗等各方面的专业人员以及市民代表,进行反复充分的论证。还要参考并吸收外国的建都经验,如日本东京、法国巴黎等等。设想如果当时我们做到了这些,现在的情况就会好许多。

        现在,历史已经翻到了新的一页,在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进程中,石景山区又遇到了新的问题,这就是如何对待首钢工业遗迹的问题。

        重要的工业遗迹应当属于历史遗存,应当作为文物加以保护。据首钢员工介绍,对首钢工业遗迹的前途和命运也有安排。大量设备将被拍卖,个别高炉可能留一点,至于管道则全部拆除。

        提起拆除管道,石景山区的民主党派中国致公党的同志们则耿耿于怀。因为,在首钢厂区内,除了各种高炉巍然屹立外,还有连接各种高炉和各种设备的大大小小的管道。这些管道曲折蜿蜒,迂回盘桓,排列有序,蔚为壮观,形成一条条优美的风景带。如果拆除了这些管道,只剩下个别高炉,孤孤单单,用致公党同志们的话说,这样就没有味道了。实际上他们担心的还不止这些管道,因为在当今土地财政大肆横行的年代,地方政府和企业开发商必定是寸土必争,首钢的工业遗迹还能保留多少,甚至于还能不能保留,都是问题。
  
  实际上,在北京类似首钢这样的地方,还不止这一处。如京城东北郊将台路一带的原电子器材和通信设备工业区,还有朝阳路十里堡一带的原纺织工业区。

        由于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的进程,我国工业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那些曾经在我国工业系统中扮演过重要角色的工业设施,有的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但是由于它们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们在人们心目中的深刻印象,使得它们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历史见证,对于现在的年轻一代以及我们的子孙后代,都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它们应当作为历史遗存加以保护。

        这里,可以举出两个例子。

        一个是乐凯胶卷。乐凯胶卷厂建于1958年,原来生产电影胶片,后来生产摄影软片,成功地开发生产了彩色胶卷,一时风靡全国,深受广大摄影工作者和摄影爱好者的喜爱,和美国柯达、日本富士并称为世界三大彩色胶卷。

        由于数码成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数码相机的迅速普及,乐凯胶卷的生产很快衰落下去,终于在最近宣告结束彩色胶卷的生产,转行并入到航天工业系统,开始了新的艰苦奋斗的历程。

        但是,乐凯胶卷在我国影像工业生产领域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广大摄影工作者和摄影爱好者也不会忘记乐凯胶卷。工业化生产胶卷已成为历史,它的生产设施和生产流程对广大群众还是比较陌生的。因此,保留部分生产设施和生产线,作为历史遗存是有必要的。

        另一个例子是泊头火柴。河北省泊头火柴厂是亚洲最大的火柴厂,建厂已有一百年。它的建立改变了中国人依靠外国火柴的历史。火柴虽小,却关系着千家万户。几十年来,中国的老百姓都没有离开过它。随着打火机和各种电子点火设备的出现,火柴很快退出了历史舞台。泊头火柴厂难以为继,终于宣告破产。大部分设备被拍卖。但是,他们留下了一些火柴生产设施,作为文物保存起来。

        类似上述情况,在我国一定还有许多,而且在今后还有日渐增多的趋势。这应当引起政府和人民特别是文物部门和广大文物工作者的关注。对此,应当接受以往的教训,要有前瞻性和紧迫感,要保持十分谨慎的态度,保守一点要比激进好,因为它们一旦被破坏,是不能再生的。

        为此,建议文物部门,从现在开始投入力量,对北京以及全国各地的工业遗迹,展开全面的调查研究,积累资料,建立档案,组织专家,充分论证,确定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报政府批准,立牌公示。

        这项工作现在开始着手进行,已经不算太早了。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