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苏富比:当代艺术见底了吗


香港苏富比(微博)“当代亚洲艺术”被著名策展人顾振清描述为“中国当代艺术市场遭遇黑色星期天”,一时间,大家又回过头来审视这场10月7日晚间专场的拍卖情况:153件作品拍出111件,收获1.17亿港元,最后这个数字较之以往大打折扣;加之明星艺术家作品大面积流拍、成交作品的“白菜价”,“当代亚洲艺术”专场被普遍认为是中国当代艺术坍塌的表现。作为拍卖界巨头,一向有“造星”之说的苏富比,在没有任何惊喜的状态下黯然落槌,似乎不太像它的风格。这么多年的资本“血拼”所架构的市场模式,在资本转身之后崩盘了?曾经炙手可热的“中国符号”是就此落幕了?
资本离场 藏家缺席
中国当代艺术的崛起离不开资本的扶持,当年天价托起的市场巨星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随之,鱼龙混杂的当代艺术随着大潮鸡犬升天,艺术市场的泡沫在资本的鼓吹下慢慢变大。而当金融环境不景气的时候,市场的泡沫开始受到挤压,能够经得住考验的少之又少。“的确,苏富比这次当代艺术专场拍瞎了”,保利老总赵旭在微博上如此评价。
顾振清亦告诉99艺术网,香港苏富比秋拍“当代亚洲艺术部分”几近冰点,“主要表现在拍卖成绩不理想,总成交额很低,成交的作品价位也是很低,不少好作品流标,可以看出这次拍卖是近几年的一个谷底。”
“知冷暖”的艺术与 “没有人情味儿”的资本一开始就是对立的,在共谋的过程中似乎只为“各取所需”,当资本反向的时候,走得也是毅然决然。近年欧债危机显然影响了老外的购买力,顾振清就现场的情况分析:“虽然有个别作品好像老外有举过牌,但是明显看出来不起劲。有点奇怪的是,现场也没有看到多少印尼和台湾藏家,以前蛮多的,这次特少见,这次整个感觉是说客户出席没有以往踊跃。”
著名艺术经纪人李苏桥对这次苏富比秋拍中国当代艺术的表现同样给出了“差评”,在他看来,这次拍得不好的原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苏富比拍卖选择的时机就是生不逢时,正好赶上整个中国经济下滑;二、艺术品进口关税的案子还没有完全了结;三、国内收藏机构、个人审美的趣味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当代艺术崩盘了?
本次苏富比秋拍上,张晓刚(微博)的8件作品中,《天安门,1号》以2082万港币成交,拔得头筹,而作品《兄弟》、《红婴》、《里和外5号》遭遇流拍。同一专场中,刘炜上拍六幅,三幅易主,其于1992年创作的《革命家庭系列:晚宴》,以1746万港币成交,创下了这位艺术家的拍卖新纪录;方力钧共有4件作品上拍,全部易手,其中《2001.2.1》以290万被谭国斌(微博)竞得;岳敏君8幅作品,6幅落槌;杨少斌五件上拍,仅《三代》落槌。且“当代亚洲艺术”中大多数作品多以底价落槌,王庆松的摄影作品《新女性》 以47,500港元成交, 而王庆松的摄影作品通常是在15万左右成交。
以往,当今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当代版块中,后89艺术家的作品无疑是相关专场的压轴之作,然而,这次拍卖下来,这种观念似乎要有所转变了。这个市场火了8年了,大多数代表性作品已易手,尚需时间沉淀,新的作品又难以挖掘,同时还伴随着投资客浓重的观望情绪。此外,新的消费群体逐渐兴起,市场急需“换血”,如果老是翻来覆去“炒冷饭”,买家未免会反感,用顾振清的话来说,即“九十年代开始走红国际、并在2005年后成为市场宠儿的贴有中国标签的当代艺术基本上已经让大家倒胃口了”。
种种迹象似乎均在证实以后89那些带有政治符号的中国当代艺术正在急速下滑,随之而来的是各种“置身事外”的隔岸观火、冷嘲热讽与“落井下石”,当代艺术的崛起离不开资本,当资本抽身的时候,当代艺术真的崩盘了吗?
“从08年金融危机之后,当代艺术经历了不同板块的互动,那时,整个当代艺术市场本身出现了一些危机,经过了底盘的盘整。所谓的崩盘意味着没有底了,实际上当代艺术还是有底的。今天依然有一些非常重要艺术家的作品是大家在追逐的,依然有一些艺术家的作品是大家会不惜重金去购买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谈不上崩盘,按照股票的术语来讲只能说是在底部盘整”,李苏桥说道。
在李苏桥看来,价格永远反映的是两件事情,一是需求;二个是看市场有没有流动性的资本支持这个价格。今天市场流动性的资金非常有限,不管是企业还是机构都处于流动性资金吃紧的状态,所以当代艺术比较难不作为整体市场的一个反映,这是很正常的一个现象。
“中国符号”还有戏否?
在今天拍卖市场上滞留的作品,在今后的市场上能否有出彩的表现?还能重新站起来吗?顾振清的观点是“大家对2000年以后的艺术家会重新打量,不会只是迷恋九十年代成功的艺术家。虽然几年前,国内开始在当代艺术上激起一种投机和投资了风潮,到了2012年大家都冷静下来了,冷静下来是一个很好的盘整期,大家对标签式的、符号式的、非常浅薄的、没有内涵的绘画会感觉到枯燥。所以艺术市场会开始重新的梳理和盘整。”
这些留下来的作品在将来是否还能获得天价,李苏桥说:“完全取决于能不能形成新的需求,取决于在新的需求之后有没有足够的流动性资金跟得上。今天来判断需求、未来流动性如何,这都有点儿偏早,但在一两年之内确实还看不到非常强的对中国当代艺术品的需求。同时,也对中国的经济本身充满这种担忧,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当然无法期望中国当代艺术能够独树一帜获得一个非常好的市场的反映和回报。”
李苏桥认为,有足够流动性资金的时候就会形成好的市场,反之,只有作品具有稀缺性的时候才可能在一个小的资本盘面范围之内或者是个别艺术品需求上形成交易。
结语
10月7日,本场拍卖结束之后,香港苏富比当代亚洲艺术部主管林家如表示:“今晚之拍卖结果证明市场正进入成熟阶段。”笔者认为,话里的“成熟”主要体现在两点上:现场没有出现所谓的“救市现象”,没有春拍上如贾蔼力般的“孤立事件”。另外,从香港苏富比秋拍特别策划的“中国抽象艺术单元”及“香港艺术单元”可见,他们开始致力于开拓新的市场。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