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器老铺迎来新商机(图)

黄叔的旧书店变身铜器店-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黄叔的旧书店变身铜器店

  羊城晚报记者 冯小静

  铜器生意的兴旺让恩宁路又一次找到“新商机”。

  这里的老铺原本百业兴旺,各具特色。旷日持久的拆迁工程,老街坊离去,老铺生意也随之一落千丈。铜器的热卖,开始让这里的业态开始有了转变。这种转变,却让人喜忧参半。

  2007年6月,羊城晚报曾推出《老铺身影》系列报道,率先报道了恩宁路上残存的老铺如何在拆声下生存。5年过去了,当年的打铜佬苏哥已经退居二线,西关打铜被列入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他儿子执掌的铜器店也搞得有声有色。

  当年那位卖吴有恒的《北山记》、陈残云的《香飘四季》的卖书佬黄叔靠卖旧书,他的店能生存下去吗?近日,记者的电话响起,是黄叔打来的,他在电话那头盛情邀请记者到他的店里去,并说自己“今时唔同往日”。

  “当年如果不是《羊城晚报》,早就关门大吉了,哪里还有今天。”记者一到,黄叔就急着要感谢。原来,当年搬到新铺的时候,生意还是很惨淡,正是当年的报道让很多读者知道了这间铺,带动了一些顾客过来帮衬,才使得档口勉强生存了下来。一坚持就是三年,黄叔始终情系旧书。后来,旁边苏哥的铜器店日渐兴旺,不时有顾客进门打听,除了这一间,哪里还有铜器卖?

  “既然有市场,我们能不能也做做铜器的生意,”黄叔说,自己当时就开始寻思。去年初,他从朋友口中偶然得知,市郊也有一处有人用传统的手工打铜,师傅也姓黄。黄叔连忙上门拜访,两人一见如故。那位黄师傅正愁他的打铜工艺找不到出路。经过一番思量,黄叔毅然决定把经营多年的旧书店来个大变身,改为铜器店,专门经营黄氏手工铜艺品。

  卖旧书的改行卖铜器,这可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56岁的黄叔亲力亲为打点大小事务。经历了最困难的起步阶段,如今经过一年多的打理,铜器店的生意开始兴旺起来,收入也水涨船高。

  “过去卖十本旧书的利润都赶不上现在卖一个铜碗吧?”记者打趣地问黄叔。黄叔笑而不答,“总之就是多谢羊城晚报啦,最困难的时候拉了我一把。”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