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御窑厂两枝笔的浅绛彩粥罐鉴赏



浅绛彩瓷是清朝末年时瓷都景德镇的画师们所创造的釉上彩瓷新品种,创烧于清道光咸丰年间,盛行于同治光绪年间,没落于民国初期。由于制作工艺的特殊性,浅绛彩瓷具有易磨损、易掉色的特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很难保持其原来的鲜亮色彩,后来便逐渐被以“珠山八友”为代表的新粉彩所取代。由于浅绛彩瓷流行的时间较短,仅有80年左右,数量非常有限,因而其收藏价值也得到藏界的广泛青睐。
这件体型巨大的浅绛彩粥罐(见图),是清末著名的御窑厂两枝笔——王少维、金品卿共同合作的作品。该罐高约15厘米,直径约33厘米,底径约30厘米;平顶钮,穹庐盖,子母口,口部外侈,斜直腹,近足处内折,直壁矮圈足,两侧各有一对兽首辅耳,中间穿孔,以作绳系之用。粥罐的盖及外壁的图案均由两部分组成,一面是画,一面为字。盖上的图案为《对弈图》。图中苍松劲挺、直冲云霄,枝干遒曲、摇曳生姿,绿树茵茵,芳草萋萋。两位老者须眉飘飘,仙风道骨,平石围坐,凝神对弈。旁边老者,赤腿光脚,面露微笑,躬身俯视,仿佛陶醉于棋局之中。左侧墨笔落款:“少维王廷佐画”。钤朱文“少维”方章一枚。盖的另一侧写有红色金文及汉字解释,分别为“惟王四季八月初吉丁亥散季笔作,王母□姜宝敦季其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品伯作宝尊彝”“铭曰:品伯作宝尊彝,品作三口,而一覆其下,古人写字左右友正,不拘偏旁之位置耳,品伯不知何人也。”落款:“新安樵子临”,钤朱文“品卿”方章一枚。字体端庄秀美,极见功力。粥罐外壁画的是《对坐倾谈图》——两位老者一人着红衣,一人穿白袍,鹤发童颜,精神矍铄,席地而坐于苍松之下,红光满面,相谈甚欢,其乐融融。另一面仍是红色金文及墨字解析,落款为:“甲戌秋月上瀚,新安金品卿临”,钤一枚“品卿”方章。
据查,王少维(1862—1908),名廷佐,字少维,号画饼书生,安徽泾县人。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于同治—光绪年间,多以浅绛彩技法描写人物、山水,又以画猴见称。金品卿,名诰,号寒峰山人,斋号环翠亭,安徽省黟县人,活跃于清同治元年至光绪三十四年间(1862—1908),供职景德镇御窑厂,是光绪初年浅绛彩绘名家,景德镇文人派画瓷先驱之一。他不仅擅长浅绛彩,而且还擅画粉彩,其作品受到西洋水彩画与晚清名画家任伯年的影响,为晚清浅绛彩鼻祖级大师。二人都曾供职于晚清御窑厂,被人称为“御厂两枝笔”,并且与程门合称为“三大浅绛名家”。
这件由王少维、金品卿两人合作的浅绛彩粥罐,构图优美,雅致脱俗,工写兼备,干净利落,尽显画家功力不凡。字体古拙遒劲,金汉对照,格调有别,表现出浅绛彩诗、书、画、印的文人气韵。此罐器型巨大,胎质坚密,釉色莹润,是一件不可多得的佳品。在不久前举行的第七届中国·锦州古玩文化节寻宝活动中,被评为“十大宝物”之一,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