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盂鼎砚背后的故事
大盂鼎砚的创作,源于大盂鼎与苏州有着割不断的情丝。国宝青铜重器大盂鼎、大克鼎和毛公鼎号称“海内三宝”,而大盂鼎和大克鼎两大国宝都曾属于姑苏潘祖荫所有,是潘氏家族的传家之宝。潘祖荫(1830-1890),字伯寅,号郑庵,小字凤笙。吴县人(苏州),系状元宰阁潘世恩之孙,其父也官至内阁侍读封光实录大夫。潘祖荫是三朝元老,精通经史,工书法,精金石,富收藏,为吴中著名的文学家和收藏家。由他收藏的图书金石富甲吴中,尤爱古代青铜器的收藏。
盂鼎,又称大盂鼎,作于西周康王时期,西周贵族盂为祭祀其祖父南公而铸,为与同出的小盂鼎相区别故通称为大盂鼎。
大盂鼎于道光初年在陕西岐山县礼村出土,首先为岐山县豪绅宋金鉴所有,后被岐山县县令周庚盛夺去。道光三十年(1850),宋金鉴进京赴试点中翰林,他在京城又偶见大盂鼎,出白银三千两复又把大盂鼎赎买到手回归故乡岐山。同治年间,宋家道衰落,其后代把宝鼎运至西安以七百两银转让他人。后几经易手,大盂鼎归陕甘总督左宗棠所有。
数年后,左宗棠在湖北被人蜚语弹劾,清庭欲召左进京质对问罪,由于潘祖荫的疏救才得以幸免。左宗棠感激之余,以大盂鼎相赠。此后,大盂鼎归姑苏潘祖荫所有。潘祖荫病故于北京,其弟把大盂鼎、大克鼎等收藏品运回苏州。把大盂鼎和大克鼎供放于潘家大堂之上,成为潘家的传家之宝。
大盂鼎造型雄伟庄重,纹饰简约朴实。鼎高101.9厘米,口径77.8厘米。双耳、腹鼓、圆底、三足。口沿下有饕餮纹饰,足上铸有兽面并有扉棱及弦纹。鼎腹内壁镌刻有铭文十九行,共291字。
大盂鼎铭文内容大致为:周康王对贵族臣子盂追述祖先文王、武王灭殷商是有天命的原因,以及西周开国之经验。理政和祭祀要恭敬认真,不要酗酒误事,殷商之所以会亡国,在于执政者沉湎于酒色。他自己以文王为榜样并要求盂也要以祖父南公为榜样。周康王授命盂掌管军事和治理国政,并叮嘱盂不要酗酒,要恭敬理政,不要废弃王命。铭文还记录了周康王赏赐盂香酒、礼服、车马、仪仗和奴隶1709名。
大盂鼎铭文告诫官员不得酗酒,可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戒酒令。对研究我国西周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等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大盂鼎铭文的金文拓片,也成为我国书法史上的经典名篇。
大盂鼎和大克鼎历经坎坷,清陆军军部尚书,直隶总督,后又任两江总督的端方也曾凯觎宝鼎,用尽心机,想方设法欲得宝鼎也未有成功。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美国人闻风专程赴苏,欲以六百两黄金或一幢西洋楼诱此宝鼎,也被潘氏后人拒绝。1937年,苏州沦陷,时局混乱。为了防范日本侵略者的文化掠夺,当时潘家的持家人潘祖荫的孙媳妇潘丁达于(娘家丁姓,苏州望族)和潘氏族人商量,并果敢决断,在屋内撬起铺土方砖,深挖大坑,把大盂鼎、大克鼎等重要文物深藏于地下,并加以伪装掩饰。果然,日本侵略军贼心不死,岂肯放过潘家国宝。为了强夺大盂鼎、大克鼎,日本侵略者一次又一次到潘家强行搜索,有一天竟连搜了七次之多。为了保护国宝文物,潘达于暗然离家,避难上海。由于潘氏后人的机智勇敢,知情人的严守秘密,日寇夺宝无着,国宝才逃过一劫。
解放战争期间,潘氏后人也未敢轻举妄动,大盂鼎、大克鼎仍深藏于姑苏老宅之地下,又逃过了国民党要员的威逼利诱,国宝文物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新中国成立后,潘氏后人写信给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表示愿把大盂鼎、大克鼎等文物捐献给国家。
如今“海内三宝”,大盂鼎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院,大克鼎成为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毛公鼎已于1948年移去台湾。大盂鼎和大克鼎两大国宝已远离娘家苏州六十余年,思鼎怀敬,我琢大盂鼎砚纪念之。
大盂鼎砚是以金文铭文的砚(见图),长方形,长22.5厘米,宽16厘米,厚4厘米。石出歙州,石色苍黑,质地温润致密,叩之声音清越,有角浪纹,鼎身雕饰留有天然黄皮。砚面以大盂鼎造型为砚堂,鼎口琢为墨池。砚首上款“大盂鼎砚”金文砚名,砚下款“壬辰年春.吴门寅生琢铭”。”“陆”字印章一枚。
砚背面摹刻大盂鼎铭文(金文)全文并勒作者砚记。砚左、右两侧题刻大盂鼎历史纪事。全砚镌刻砚铭达551字。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