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买卖中的潜规则

  古玩收藏是一门特殊行业,由于其服务对象主要针对那些文人墨客、有经济实力、具备一定文化修养的人士,因而有与其它行业不同的经营理念。传统的职业道德虽然历经几百年,但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有些仍然适用。

  一、交易忌围观。当商店里有顾客并与店主交易时,其它人应该暂时回避。这样做的原则也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是存在价格、商品等方面的保密性,特别是行家,无论价格高低、商品真伪,一般均会对其他人保密。

  二、真假凭眼力。古董的真与假、年代和品位等极其复杂,理解和认识、观点和结论都各有不同。不具备极强的专业素质和知识眼力就不可能征集到少、精、奇、绝的古玩艺术品,况且有些古董连卖家都研究不透。买卖实际上是双方知识领域方面的较量,只能各自总结经验教训。所谓古玩行一般人不敢涉足,难就难在真假上,对外行人来说无法理解古玩业的内涵。

  三、不能争买争卖。如果购买商品的过程中,买家拿到手中的商品与卖家讨价还价时,而第三者也想看想买,这时不能向买方手中索取,只有在不成交后,买家把商品放下以后,第三者才有权再拿到手中审视并与卖家交易。

  四、委托交易较灵活。委托中间人销售商品,如果被托人不愿买卖双方见面,卖方可拟定销售商品的最低价位,委托人从中赚钱多少均应不予干涉,如果买卖双方经中间人允许直接交易,成交后各付中间人10%费用。

  五、看重良好的口碑。古玩行业十分重视口碑,如果某商家讲信用,为人正派,办事公正,有知识有眼力,被视为人缘好,行内均愿与其打交道。如果为人不好,最终会在行内被逐渐疏远冷落,不但知识眼力得不到提高,而且与其做生意的人也将越来越少。

  六、买家只能询问古玩的卖价,不能打听其买入价格,卖方只能报卖价,绝不会泄露自己的进货价格。行内的商家和藏家都不会向对方询问古玩的来路和进货价格,因为这些商业信息是对外保密的。

  掌握这些基本规则,涉足古玩才会有所收获。

  来源:太阳雨新浪博客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