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凤翔首次发现千年前唐代祆教石棺床

  新华网西安10月3日电(记者冯国)祆教(俗称拜火教)的石棺床什么样?陕西省凤翔县博物馆今年新收藏的一座石棺床经专家考证为唐朝祆教石棺床,其明显的波斯绘画风格,不仅反映了古代粟特商人的活动轨迹,也表明凤翔是关中西部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

  凤翔县博物馆馆员孙宗贤说,这座石棺床由14个部件构成,经拼对复原可推测出其长约2.6米,宽1.33米,高0.65米,属于三面围帘形状、如同一张床般的石棺床。其画像石中线刻有瑞兽互斗纹、祥云纹、蔓草纹,虽涂有墨迹,现已大部分脱落;同时,每块画像石除有纹饰的面以外,其余几面均向内略有收分,诚为唐代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这座石棺床是在今年3月凤翔县公安、文物部门开展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中,缴获的一批石刻文物。移交到凤翔县博物馆后,经调查出自县城东北10公里处的一座石墓。而其特点,恰好与距其一公里处的一座唐墓出土条砖也基本相同,故而断定两墓属于同一时代。

  根据画像石内容,除有轮廓线之外,人兽多活动于云间,人为高鼻卷毛的胡人,兽则是独角或似飞的瑞兽,其中一幅胡人套“马”图尤具动感。

  孙宗贤说,结合相关资料分析,这批石棺床画像石应出自一位唐代身份显贵的粟特商人(或商人后裔)墓葬。画像石构思巧妙,线条流畅,其线刻火坛图像等具有明显的波斯祆教风格,为研究古丝绸之路上的粟特商人留居与生活轨迹等,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见证,并且为胡汉民族间的融合与文化认同等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