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年来中国紫檀与紫檀家具研究概述
中国文物学会文物修复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周默
§1.1. 王世襄
王世襄先生在《明式家具概述》之二·《制造家具的珍贵木材》中写到:“美国施赫费(E. H. Schafer)曾对紫檀作过调查,认为中国从印度支那进口的紫檀是蔷薇木。看来即使我国所谓的紫檀不止一个树种,可以相信至少有一部分是蔷薇木”(《王世襄自选集·锦灰堆·壹》第79页)。”
§1.2. 田家青
“对于哪些木料,才称谓紫檀,用什么办法来判别紫檀这类最基本问题,自古至今存在不同说法。
本世纪以来,一些中西方人士侧重于文物和收藏的角度对紫檀做过研究,可惜说法也不完全一致。至今为止,所达成的共识是承认紫檀并非一个数种,大致有几种木材,纹理和色泽虽稍有不同,均可认为是紫檀。而主要分歧是定义紫檀木的范围,有人认为许多优质的热带树种均可视为紫檀,将明清时中国进口的各类玫瑰木和其他一些优质木料也归于紫檀范畴。反对者则认为,只有二、三种木料才称得上是紫檀。
北京老鲁班馆匠师相告,旧时老鲁班馆的说法是紫檀有三种,可称为:金星紫檀、鸡血紫檀和花梨纹紫檀。其中,金星紫檀颜色紫黑,犹如角质,质地细密无比,且比重较大,若仔细观察,金星紫檀表面有极细小的隐隐浮动的绞丝纹,甚为动人。曾试拍已形成有“包浆“的金星紫檀照片,但实难真正还原其动人的质感,只得作罢。鸡血紫檀的色泽比金星紫檀稍浅,质地略微疏松,比重也稍小,表面往往有一缕缕或宽或窄浅橘红色的条带,似鸡血石的鸡血痕(颜色并不是红的)故而被形象地称为鸡血紫檀。花梨纹紫檀又有“牛毛纹”紫檀之俗称,因其纹理长,呈一缕缕扭曲纹丝状,称之为“牛毛纹”,形容十分形象、贴切。
老工匠多以木料的纹理为标准判定紫檀,因为具有实践经验,判别起来较容易,而且有很好的一致性。
这种分类的方法,传自制作紫檀家具的工匠,已被不少国内的收藏家承认,具有较强的行业性和实用性,有可能逐渐被收藏界和学术界接受,称为判定紫檀的标准。
怎样用感观鉴别紫檀木呢?固然,可以通过对比木纹来判断,但这需要经验,曾听人抱怨:从一些明清家具的书中见到了木样照片,记住其特征,但实践中却未必能解决实际问题,其感受是有的木料特征明显,可开门见山“一眼明”,有些则不然,与模样照片相对照往往似是而非,如坠云雾。其实原因很简单,鉴别木料并非就是“看木头”,同一根木料,不同位置,其纹理、色泽均稍有不同,尤其纹理更与开料时下锯角度直接有关,平行轴线剖切,花纹长而直;斜切,纹理短,如遇疤结、分枝、杈子处花纹更是变幻莫测。尤其对古旧器物,表面受损状况不同,所以仅凭纹理辨认木料不是一日之功。其实,要判定紫檀家具时有更好的一条路,就是实践引证。真正紫檀制出的家具不仅比重特大、纹理美,且作工特殊,其质感与一般硬木家具更有明显的区别。因此可以从形式、做工入手,而把握住整体气质更是判定紫檀家具的关键。
有些硬木家具,纹理色泽与紫檀相似,但缺乏紫檀所具有的内在气质,它们本不是紫檀,但有时会被充作紫檀家具出售,古玩行中还流行一些“判定”方法来“仲裁”。例如,用刨子刨看是否黏着刨底;刮下点木屑泡于酒精中看是否掉色;撕一木条用火燃之看其燃烧及弯曲程度。其实这些方法并不可靠。以用酒精泡这一历来为古玩行所喜爱的“招数”为例,不仅染过色的硬木充紫檀家具会掉色,实验亦证明,凡有颜色的木材,泡于酒精中都会掉色,尤其红木木屑泡出的颜色并没有多大的区别。用刨子试刨、撕下木条燃烧等方法不仅不可靠还带有破坏性。显然,这些“招数”具有欺骗性,只能把水搅浑,得益于谁,不言而喻。”(《紫檀与紫檀家具》田家青)
§1.5. 张德祥
“紫檀古意为紫色的好木头。其木质细腻,色泽沉穆,材径极小并中空,故古有“十檀九空”之说,是极稀少珍贵的家具用材。因此,紫檀家具多精雕细刻,做工极考究,并多为清前期皇室内廷御用之物品。因材料生长条件的不同,剖切面的不同,会使木材外观现出多种细微的差别,如:
金星 指新料经打磨上蜡后,棕眼内有星光闪动,称“金星紫檀”。
鸡血 指家具表面有一片片的血红色斑,称“鸡血紫檀”。
牛毛 其棕眼呈“S”形,两端尖细如牛毛,称“牛毛紫檀”。
花梨 指棕眼较粗大散乱者,纹理极象花梨,称“花梨紫檀”。
豆瓣由于牛毛状“S”形棕眼的转曲,在另一相邻成直角的剖面上,便会形成一块块象黄豆瓣一样的光斑,称“豆瓣紫檀”。
缎面 通过树材中心部分的剖面,常会呈现黑缎子般的闪光,称“缎面紫檀”。
紫檀木饱含色素,初剖开呈鲜红色,经打磨烫蜡会呈黑紫色,年代久远后或经日晒雨淋湿布擦拭,外表色素散尽,则呈灰白色,但一经水湿则立刻又会变为紫黑。用紫檀木在白墙上划拭可留下红蜡笔般的划痕,红木则没有。取紫檀木屑浸入酒精中,立刻会有大量红色烟雾状色素翻滚喷出,浓烈快速而美丽,如云如烟,极为奇妙。而红木则出色极慢、极淡、极含混。紫檀木可入药,古人常用紫檀做成大小酒杯,据说可防“痰绝”。因紫檀木径较小,又多中空,故家具上常有挖补拼接等现象,不足为怪。尤其是晚清民国时,此种现象更为多见。为了节约珍贵木料,紫檀家具上又多配以楠木,景泰蓝、大漆等材料。紫檀中色深而棕眼少者又极易与浅色“茶乌”相混。”(《收藏家》第27期第38页《中国古代家具木质的识别及鉴定意义上》1998年2月出版)
紫檀家具
一. 紫檀工(或称“紫檀做工”)
§1. 田家青
“见过较多的紫檀家具后,自然会发现,紫檀家具都有一些共性和典型的特征,换句话说,紫檀家具大多是按某种特定的加工手法制作而成,这种工艺手法就是俗称的 “紫檀做工”。“紫檀做工”实际是明清时的工匠顺应紫檀的木性,逐渐摸索而形成的一种专门适于制造紫檀家具的工艺和手法。是一种完美利用紫檀的工艺方法。
以“紫檀做工”制作家具,往往以两种形式出现,一种是不施雕饰,使家具光素,以充分展示紫檀木特有的天然质感,与无瑕之玉不琢同理,这多见于明式家具,常以圆、圆弧为主体造型,即使是方截面,也经“削圆”做,以添古朴、浑厚。另一种则恰恰相反,利用紫檀细密的质地和极高的可塑性,进行精雕细刻制成有雕饰的家具。雕刻形式以起地浮雕最为多见,常用图案有:古玉纹、古青铜器纹、几何纹等。在清代宫廷家居中,由于法国洛可可式图案的西方贵族情调与清皇室趣味相投,所以当时的紫檀家具也常采用书卷纠缠的草叶、蚌壳、蔷薇、莲花等西洋图案的雕饰。
紫檀做工是最讲究的木器家具加工手法,虽然两种加工手法在形式上截然不同,但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无论木活、雕工、打磨还是其他工艺都以最终显示出质感为标准。美材施精工,使得紫檀家具与一般硬木家具相比,在感官上有着明显的不同。
此外,清代宫廷紫檀家具,还常采用镶嵌作为修饰。如嵌瓷、象牙、玉、宝石、竹、珊瑚、珐琅、黄杨木以及嵌金银等珍贵材料作为装饰。这是皇家追求富丽豪华,在家具制作中的具体体现,这些家具多由紫禁城内皇家造办处承造。有些是广东地区的贡品。经过对多件这类家具金星观察后发现,嵌件许多是专门配制,属不计工本的极奢侈做法。”(田家青《紫檀与紫檀家具》)
§2. 张德祥
““作工”是指工艺风格,其形成受一定历史、地域和材质的限制。这个词儿包涵着家具结构的,造型的,雕刻纹样的以及辅助用料的诸方面的习惯手法,即个性、独特性。最主要的是材质不同带来的工艺上的个异性。
再说紫檀工,凡是以木质命名的作工,都是为适应该木质材性的特点形成的。
一般人讲的紫檀工,是指以造办处京作和老广作风格为基调的。如桌凳面下有大束腰,“三上牙子”雕仰俯莲“八达马”,腿足凿方拐子马蹄。图案多为卷草蕃莲,云龙拐子,博古八宝。纹饰刀法生动,布局丰满,磨工细腻,一般为浮雕。起地干净平整。结构上多为底带倒棱成圆弧形,带与大边交接处格肩,柜类后身活插,桌椅面子下不上漆麻,铜活鎏金簪花等等,均是紫檀工概念。
除上以外,还有一种紫檀工,就是我所说的“苏式紫檀工”。
苏式紫檀工不同于广式与京式紫檀工,后二者一个产地是码头—材料来源充裕廉价,另一个是皇家—不计工本。而苏作家具夹在中间,必须做到工精、料省、样子美才能在夹缝里生存。这就是苏式紫檀工的生产背景。应该肯定的是其成功的设计,首先保持了苏作明式家具的骨架—牢固、文雅、大方。其次它用了许多边角短小碎料攒成大片的秀美的窗棂式部件,如门芯、椅背、椅牙板、床围栏等。节约了大量整料,降低成本。再次,其所有棂棍全是圆断面。适应了紫檀材径小,出材率低材料多带“坡棱”的特点。”(春元、逸明编《张说木器》第78-84页)
§3. 蔡辰洋
“紫檀暨为上等材料,其制作的手法和方式,也略殊于其他一般木质作品。一是不施雕饰,充分将紫檀木特有的天然质感,光素无瑕,与无瑕美玉不琢仿佛。常见于明式家具,以圆与圆弧为主题造型,即使是方截面,亦采“削圆”处理,平添以“古朴”与“浑厚”的感觉。另一种则截然不同的依紫檀细密的质地和极高的可塑性,加以精雕细刻,制成有雕饰的家具。雕刻手法以起地浮雕为常见,图案有古玉纹、古青铜器纹和几何纹等。在清代,由于时尚法国洛可可式图案,富西方贵族色彩,所以当时的紫檀家具也常采用舒卷的草叶、蚌壳、蔷薇、莲花等西洋图案的雕饰。”(《紫檀概论》,载《紫檀》第12页寒舍出版社1996年8月)
二. 紫檀家具
对于紫檀家具的研究资料极为稀少,大多以图片加文字说明成书,如寒舍出版的《紫檀》、台北故宫(微博)的《风华再现—明清家具收藏展》、上海博物馆的《明清家具集萃》、朱家溍、胡德生《明清家具上、下》、王世襄《明式家具研究》、胡德生《故宫博物院藏明清宫廷家具大观(全二册)》等代表性大作均未对紫檀家具进行专门研究。只有田家青先生在自己的每一本著作中都对紫檀家具进行了前所未有的解剖与深入研究,给学术界及收藏界影响极深。其《清代家具》及《明清家具鉴赏与研究》(文物出版社)两本书中对清代宫廷紫檀家具的主要特征做了详细而又具体(结合实物)的分析,现将其主要学术成就整理如下:
§1. 清代宫廷紫檀家具的分类、造型与装饰特征
§1.1. 广式风格的宫廷紫檀家具
§1.1.1. 造型特征:
造型威严厚重,一般出自清宫造办处中来自广东工匠之手,或是来自广东地区的贡品。
A. 高束腰或特高束腰,束腰上下一般都有肥硕的托腮、雕仰莲或俯莲纹。
B. 在家具上部常装有带雕饰的部件,看上去类似帽子。
C. 一些广式风格的紫檀家具部件的造型源于西洋古典建筑。
§1.1.2. 装饰特征
A. 常镶嵌色泽艳丽、对比强烈的材料,如画珐琅、掐丝珐琅、大理石等。金属饰件则多为簪花鎏金。
B. 常见的雕饰图案
a. 江崖、海水、云龙等中式图案
b. 卷草、蔷薇、大贝壳等西洋图案
§1.2. 苏式风格的宫廷紫檀家具
§1.2.1. 造型特征
造型文雅秀美,多出自造办处中来自苏州等江南地区工匠之手,或是来自江南地区的贡品。多有明式家具之身影。
§1.2.2. 装饰特征
A. 追求含蓄,富有文人气质
B. 镶嵌材料:素面瘿子板、竹、玉等
C. 雕饰图案:多为几何纹、古玉纹等,有的仅以髹素漆为装饰,外貌简洁却富含韵律,温文尔雅。
§2. 用料特征
§2.1. 时期性差异
§2.1.1. 康雍时期:家居中不少为软木髹漆或软木与紫檀搭配制成。
§2.1.2. 乾隆早中期:用料极为奢靡。
§2.1.3. 乾隆晚期:紫檀家具中有不少包镶家具。
§2.2. 理念性差异
广式风格用料较为奢靡,而苏式则较为节俭。
§2.2.1. 广式
A. 讲究“彻活儿”
B. 家具部件多“一木连做”、“整木挖做”
C. 因用料过于粗大而使某些部件看上去笨拙,不得不在工艺、装饰上加以掩饰。
§2.2.2. 苏式
A. 好的紫檀用于显眼的地方,不少家具是用软木与紫檀搭配制作。
B. 善于用小木料组成大部件,常用“攒做”、“拼接”、“垛边”等明式家具传统工艺手法。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