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和硕战国古墓发掘结束

图为出土的钻木取火器。-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为出土的钻木取火器。 图为出土的单耳陶罐。-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为出土的单耳陶罐。

  (王小成 赵辉 刘维兵)历经月余时间的保护性发掘,新疆和硕县老乃仁克墓地考古发掘已于日前结束。记者25日从新疆和硕县相关部门获悉,此次发掘共发掘古墓葬52座,出土了距今2000左右的陶器、木器、石器、铜器、铁器、琉璃器及织物等600多件珍贵文物,部分墓葬出土有马、羊等动物骨骼。其中,记者在考古出土文物中看到眉笔和眉石,还有残损的钻木取火器。

  据悉,为确保新疆和硕县老乃仁克墓地文物的安全,更好地推动和硕县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今年8月中旬,新疆考古所及巴州文物局的考古专家开始对和硕县老乃仁克墓地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该墓地处和硕县北部天山低山区的包尔图洼地西北端,乃仁克尔沟口东面的台地上,海拔1900米,墓地所在之处的谷地南北宽达500米,谷地南侧为深沟,沟中有水;北侧为台地,地形较平坦,地表为砾土层,生长有低矮的牧草。

  据介绍,此类墓葬多被盗掘,从盗坑可观察到墓室结构,墓室均为竖穴或袋状石室,其上有长约2米的石盖板,有的墓室中见人骨和一些圆木段,地表偶见夹砂红陶片。该处墓地的墓葬形制与察吾呼一、四号墓地的墓葬相似,而更接近于其东面的包尔图二分场一号墓地的墓葬,年代初定为战国。

  据了解,和硕县位于古丝绸之路中路的关隘,自古以来就是游牧民族的理想聚居地之一,在曲惠乡、乃仁克尔乡、新塔热乡以及乌什塔拉乡有着大量石墓存在,也有诸多的烽燧、古城等遗迹,此次挖掘,不但填补了和硕县域早期人类历史的空白,也将对研究古丝绸之路的兴起与发展,以及东西方文化交流提供了一批实物资料。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