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与现当代艺术收藏
近来,青州市博物馆启动了一项活动,名为“现当代书画名家典藏”,面向现当代艺术家敞开博物馆收藏的大门,为博物馆收藏扩展了新领域。随着现当代艺术收藏热的风生水起,博物馆也开始加入到这个行列,博物馆的收藏范围是什么?如何界定藏品的概念?许多人怀疑现当代艺术可否被作为藏品入藏博物馆,现当代艺术是不是只有和美术馆才是最佳搭配?美术馆和博物馆的区别在哪里?
根据《辞海》所给出的博物馆定义:保存、陈列、研究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遗存以及自然标本的文化教育事业机构。可分为革命、民族、历史、军事、地志、自然、艺术、医学、科技以及综合等类型。物质文化、精神文化遗存的概念过于笼统,我们通常将博物馆的藏品称为文物,那么文物的概念又是如何定义的呢?
《辞海》中对文物的解释是:“遗存在社会上或埋藏在地下的历史文化遗物,”一般包括:
(1)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和重要人物有关的、具有纪念意义和历史价值的建筑物、遗址、纪念物等;
(2)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群、古建筑、石窟寺、石刻等;
(3)各时代有价值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
(4)革命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古旧图书资料;
(5)反映各时代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
无论是博物馆的定义还是文物的定义中并未对藏品的年限做出界定,所以现当代艺术品并不能排除在博物馆大门之外。
《宣和画谱》是北宋由官方主持编撰的宫廷所藏绘画作品的著录著作,20卷,书中共收魏晋至北宋画家231人,作品总计6396 件。《宣和画谱》收藏年限划在当代,不仅著录北宋宫廷所藏前朝各代绘画精品,更将当朝名家的绘画作品予以收录,这为后世人了解北宋时期绘画发展状况提供了最好的资料。
而纵观当今的大多数博物馆藏品下限以到民国为主,部分博物馆开始将革命文物作为征集对象,但是对于现当代的艺术作品少有涉及,博物馆藏品面临接续问题,若干年后回头再看,今天的现在已经成为明天的历史,如何再来搜集这些过去的东西?为什么不边展出历史边收藏当下?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艺术家选择到博物馆举办展览,而且博物馆的临时展览也不再局限于各类文物藏品展,将目光伸向了现当代艺术展览。
2011年9月16日,“艺缘黄苗子 郁风艺术展”在故宫(微博)神武门展厅开幕,共展出黄苗子、郁风夫妇的40件书画作品及部分艺术著作,其中10幅书画珍品捐献给故宫博物院收藏。
2012年5月11日 “袁运甫水墨画”展在故宫神武门展厅开幕,并将其中的5幅作品捐赠给故宫博物院。
而早在1992年,大英博物馆就首次为吴冠中先生举办了“吴冠中二十世纪的中国画家”展览,并收藏了吴冠中的巨幅彩墨新作《小鸟天堂》,这不仅打破了大英博物馆只展出古代文物的惯例,而且也是他首次为一位在世的艺术家举办展览,可以说大英博物馆的这一行动开启了博物馆收藏现当代艺术的先河。故宫博物院不仅收藏了像黄苗子、郁风这样的当代艺术家的艺术珍品,还收藏了当代手工艺人捐赠的“红斑菠萝漆大圆盒”、紫砂胎画珐琅作品、钧窑尊等,为故宫博物院当代艺术品收藏增加了新的品种。
故宫博物院的当代收藏已经不局限于绘画作品的范围,更伸向传统的手工艺方面。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微博)的这一系列活动几乎是打开了中国博物馆收藏现当代艺术的大门。青州市博物馆的“现当代书画名家典藏”活动就是在这一思路的启发下,为扩大博物馆的收藏范围,延续博物馆的藏品历史而作出的重要决定,博物馆事业不仅仅是对过去的展示,更是面向未来的收藏。
谈到现当代艺术,无论展览还是收藏,大多数人会联想到美术馆。那么美术馆与博物馆在展览和收藏方面到底有何不同呢?
以中国美术馆为例。1963年6月,毛泽东主席题写“中国美术馆”馆额,明确了中国美术馆的国家美术馆地位及办馆性质。中国美术馆是以收藏、研究、展示中国近现代艺术家作品为重点的国家造型艺术博物馆。毫无疑问,从字面来看,中国美术馆是博物馆的其中一种类型艺术博物馆。中国美术馆收藏各类美术作品10万余件,以新中国成立前后时期的作品为主,兼有明末、清代、民国初期艺术家的杰作。藏品主要为近现代美术精品,中国当代著名美术家的代表作品和重大美术展览获奖作品,以及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作品。藏品中有任伯年、吴昌硕、黄宾虹、齐白石、徐悲鸿、蒋兆和、司徒乔、李可染、吴作人、叶浅予、罗工柳、吴冠中等艺术家的作品。从藏品时间和种类来看,美术馆与博物馆也是重合的,有时间上的接续关系,并非是完全割裂开来的两类机构。而且中国美术馆作为国家美术馆,代表了中国的美术馆的发展方向和定位,逐渐从美术展览馆向美术博物馆转型。
因此,在当代,博物馆和美术馆共同担负着收藏现当代艺术品的责任,在尚未建立美术馆的地区,博物馆则担当着收藏与展示当代艺术的作用。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