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红酸枝——红酸枝家具的鉴赏
自清代中期,乾隆晚期才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的红木,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古玩指南》一书中二十九章曰:“唯世俗之所谓红木者,乃系木之一种专名词,非指红色木言也……木质之佳,除紫檀外,当以红木为最”。
这段有关“红木”的论述,虽然没有完全概括出红木的种材特性,但是短短的几行文字,已经微言大义,替其成为红木文化又一载体给予了血统上的正名,而这前世的“所谓红木”,就是流芳几百年,在今天的红木家族序列中仍然熠熠生辉,独领风骚的——红酸枝。
以红酸枝作为取材主体的“仙作”家具,近几年来倍受红木业界关注,但是红酸枝作为主角走上名贵家具的舞台,却已经有300余载历史。只是到了清乾嘉时期,她成为替代材料,常常被黄花梨和紫檀的光芒所掩蔽。其自有的“器性之美”反倒不为世人所深谙,造成了红酸枝极少为人所津津乐道的文化“怪”现象。
事实上,无论是红木文化的有序传承,还是红酸枝家具本身具备的实用性、艺术性、增值性来看,红酸枝家具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其文化断层现象,对红酸枝家具而言、对众多红木文化的追随者和红木家具的珍赏者而言,既不公平,也欠完满。如是,就让我们息了欲分高下、偏执一辞的“是非”之心,走近红酸枝家具,鉴赏红酸枝家具,感受她滟滟其华的“器性之美”吧。
木性之美
“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此语出自东汉许慎的“玉有五德”之说(即仁义智勇洁)。其中“洁”即指:断裂的玉边缘会有很锋利的断口,可是用手去触摸也不会给人造成伤害。
相较于黄花梨和紫檀,红酸枝的木性偏大,自然风干过程中或者干燥不彻底,露天摆放或者成器后,会产生木体扭曲和一定程度的干裂现象。但是其纤维短,肌理细腻,红酸枝原料在开裁后,板料和方料的棱角未经抛光的状况下,它的边沿也不会产生木刺,以致剌手。这不仅仅是笔者的亲身体验,从加工红酸枝料的工人中也得以验证,在他们多年的从业经历中,很少出现过木刺伤人的现象。
红酸枝的弦向管孔直径为104μm,气干密度达1.01~1.09 g/cm3。这两项物理指标,前者低于紫檀(檀香紫檀为92μm),高于黄花梨(降香黄檀为114μm);后者高于黄花梨(降香黄檀为0.82~0.94g/㎝3),低于紫檀(檀香紫檀为1.05~1.25g/㎝3)。由此可见,红酸枝原材相较于黄花梨和紫檀,还是具备相当的可塑性,因此在制作加工红酸枝的过程中,横竖俱可下刀,雕刻时不崩茬不吃刀,题材表现和层次布局不受种材特性囿限,在实际运用方面,就自然产生很大的创作空间。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红酸枝作为善材所蕴含的美德,与玉器固有的高洁交相辉映,这对我们常抱的“万物有灵”的价值观真是异曲同工的妙证啊。
纹理之美
红酸枝成为黄花梨和紫檀的替代材,无疑是红木衍进史上因缘际会的结果。它的出现,一方面是世世代代意匠们劳动智慧的结晶,另一方面,它在数百年来红木家族的序列中,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也是由它自身的特性所决定的,这个特性除了上面所言的“木性之美”外,还包括它与生俱来的纹理美。
王世襄在《明式家具研究》文字卷143页中说到:“新红木颜色赤黄,有花纹,有时颇似黄花梨。”所谓的新红木特别是颜色泛黄者则容易与黄花梨难辨。很多朋友都以为“鬼脸纹”、“山水纹”、“水波纹”、“凤眼”等纹理为黄花梨所独有,其实并不尽然,红酸枝同样也有富于变幻,灵动纤巧的各种纹理,贵为珍赏者,其表现力丝毫不逊于黄花梨,所以王世襄老著述中所言“难辨”之情状,从另外一个侧面肯定了红酸枝的外观特征,有时完全能媲美于黄花梨。
红酸枝的纹理不但与黄花梨争芳,就是与紫檀斗妍,它也毫不逊色。周默《木鉴》一书中在“红木”章节中用若干篇幅谈到:淡红、淡黄及黑斑、金星组成的山水画,金星金丝这些在檀香紫檀中的效果,在老红木中也能看到。“不管家具的年代有多久远,其宽窄不一的深色条纹是老红木不灭的印记”,更有意思的是,作者还特意提及:有些造假者就是利用其接近于檀香紫檀的外观特征掺入檀香紫檀的原木垛中出售。
“新红木”冒充黄花梨也好,“老红木”冒充檀香紫檀也罢,如若没有相当的天赋资质做底气,就算是冒充,想必也没那么容易吧?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