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旺旺:把沉香雕刻带出国门

“搞艺术创作,一定要走出去。必须学会相互交流,才能有所发展。”刚在德国参加了由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北京商报社承办的“德国中国文化年·魅力北京”文化周的黄旺旺,回忆起与德国观众交流沉香艺术的情景,依然难掩兴奋。在他看来,历时9天的文化周,不但让沉香雕刻艺术踏上了德国的舞台,更让自己获得了一次与德国艺术家零距离交流的绝佳机会。
中德交流:艺术创作必须走出去
在德国,黄旺旺被问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为什么要带沉香来?
“我的家族一直从事沉香雕刻。作为第五代传人,我认为,自己有义务有责任将这门艺术推广出去,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上。”黄旺旺坦言,虽然与几年前相比,对沉香有兴趣的群体越来越多,但真正谈得上了解或者精通的却并不多见,这与过去沉香的用途不无关系。
据了解,由于沉香是沉香木树干被真菌侵入寄生,发生变化,经多年沉积形成的香脂,是具有驱秽避邪、调中平肝作用的珍贵药材;又因其特有的香味,曾被作为多种香水的原料来源。但无论上述哪一种形式,沉香的本身在使用时已经被破坏,所以使用者或是有兴趣的群体甚至很难见到沉香本身。“现在推广的雕刻技艺,是七分原型三分雕刻,最大限度地保持了沉香的原型,使得收藏价值得以完美展现。”
除了艺术发展的需要之外,黄旺旺参加中德文化年的交流,将沉香带到德国的另外一个原因,是一个承诺。
很多年前,黄旺旺结识了一名德国艺术家。这名德国艺术家在得知黄旺旺从事沉香雕刻事业时,万分兴奋。他告诉黄旺旺,自己的祖先曾经在很多年前到过中国,将中国的瓷器、木雕技艺带回德国,历经300年几代人的研究,才领悟其中奥妙,进而在融入本土特色之后将其在德国传承开来,而沉香雕刻此前在德国从未有人深入了解和掌握。希望未来黄旺旺能够将其带到德国,并参观一家雕刻博物馆。
“很遗憾,这次的交流时间比较短,我没能去那位德国朋友提到的博物馆参观,但是能够让这么多德国观众零距离了解沉香,认识沉香雕刻,也算是走出了第一步。我希望将来有机会将其带到更多的地方,将这门艺术传播开来。”
回应质疑:时光为我放慢脚步
作为“80后”新生代艺术家的代表,黄旺旺坦言,除了推广自己的艺术作品之外,面对最多的质疑声,便是年轻。
“我基本很少回应这样的质疑。如果真要说,一位老师赠予的箴言我觉得最合适——时间为我放慢脚步。”黄旺旺告诉记者,自己很庆幸能够从小便接触这样的艺术门类,在与沉香和沉香雕刻的接触过程中,时光仿佛真的为自己停止了一半。
为了让这门使得时光为自己放慢脚步的艺术可以推广开来,黄旺旺从2007年出师便创立了沉香雕刻和檀香木雕刻的高端工作室——司木堂。当时刚满20岁的他,渴望通过自己的力量为这个古老而神秘的艺术门类增添活力。取名司木堂。其中司的核心便是控制、掌握。黄旺旺希望通过将每一块木头以最佳的表现形式去诠释美丽,找到最适合的语言,将其表达出来。
不但如此,为了能够将现代审美与古典艺术有机融合,2008年,在司木堂品牌的基础上,黄旺旺开设了第一家以沉香为载体的香堂主题会所,兼顾香、茶、古琴、养生、健康以及心灵疗伤等多元化服务。通过为受众提供一处规范且现代化的沉香赏鉴平台,将沉香的魅力与更多人分享。
最大心愿:行业标准尽早出台
谈起沉香和沉香雕刻,黄旺旺似乎永远有说不完的话题。选在这个时间聊,绕不开的便是此前在上海香博会上,沉香上演每克售价超3万元的“疯狂一幕”。
“我们之前确实没有想到会这么火爆,可能这就是艺术回归的时刻到了。”黄旺旺坦言,这一次在上海举办的香博会参加的客商数翻番,参观者的热情更甚,有的摊位仅仅一个上午就成交几十万元。不少参展商也反映,过去大家可能对沉香还不是很熟悉,所以看得多但是出手买的比较少,但这次已经有很多人去买一些小东西。大家对于沉香已经了解深入很多。比如说一块矿泉水瓶大小极品沉香价值高达3000万元,也就是说每克价值超过了3万元,即便是作为主办方,自己和司木堂在此之前也没有想到沉香的火爆会来得这么突然、这么猛烈。
然而在火爆的同时,作为业内的行家,黄旺旺也有着自己的担忧。
黄旺旺坦言,在物质生活极为丰富的当下,对于艺术的追求已经摆在了很多有识之士面前,这也是沉香大受欢迎的根本,然而行业本身现在还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国家标准。究竟什么样的香有怎样的价值,有时候甚至只是凭行家的一句话;更有甚者,要么是并不懂行的投机者,出于逐利的心态去炒作这一领域;要么便是所谓的混混,依靠一知半解的沉香知识或者是从专家口中听来的品鉴方法,鱼目混珠、以次充好,欺骗刚刚对沉香产生兴趣的公众。
“更重要的是,没有标准,我们的沉香便很难走出国门,更难制作成高端精美的礼品赠予国际友人,因为西方国家对于艺术藏品的判断,必须要有一个标准。”在黄旺旺看来,没有标准的沉香,未来的路走不长久。“我现在最大的心愿,便是相关部门能够尽快制定相关价值、价格和鉴定的标准,同时成立检测机构。如果力所能及,司木堂将愿意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