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古乐会聚北京 献演第三届智化寺音乐节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第三届智化寺音乐节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五大古乐会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国文物网讯:9月14日晚,由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与北京文博交流馆举办的第三届智化寺音乐节在北京智化寺内隆重开幕。

当晚,国家文物局、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文化局和北京市文物局等相关部门的主要领导以及与来自中国音乐学院部分学生、北京文保协会个人会员代表以及禄米仓等社区居民共同欣赏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器乐展演和华夏古韵音乐晚会。

据悉,本届音乐节为期三天,有两场华夏古韵音乐晚会和三场非物质文化遗产器乐展演呈现给观众朋友们;在音乐表演结束后,还将召开有演出单位领导和传承人代表参加的交流座谈会。其目的在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进一步宣传和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民众更加了解和喜爱智化寺京音乐等一批珍贵的文化遗产,以实现“展示非遗,扩大影响,相互交流,共谋发展”的愿景。

本届音乐节首先进行了“华夏古韵音乐晚会”演出。音乐晚会在《良宵引》悠扬的笛箫合奏和精湛的茶艺表演中拉开序幕。著名主持人瞿弦和以一贯激情的主持风格带领在场的观众开启了当晚的“古韵之旅”。西安都城隍庙鼓乐社演奏了气势恢宏的《出鼓》,重现了当时宫廷音乐的盛大场景,震撼了在场的所有观众。五台山佛乐《万年花》,千百年来始终在五台山中流传,当晚在智化寺内回响。智化寺京音乐《喜秋风》更是十分应景,如秋风扫过炎热,带来丝丝凉爽,沁人心脾。泉州南音悠扬婉转的《梅花操》演奏得“初如流水,腰如悬丝,尾如宏钟”。曲调荡气回肠,扣人心弦。大相国寺佛乐《驻云飞》编排好之后与观众首次见面,演艺了现代版的“古典交响乐”。

在15日进行的三场非物质文化遗产器乐展演中,五大古乐团为观众们展示了各自的经典曲目,同时还展示了各自的演奏乐器。这些乐器多是保留着千百年前的古风遗制,十分珍贵,尤其是福建泉州南音十目九节的洞箫,见于魏晋嘉峪关6号墓出土壁画,在中国仅存于南音。
本届智化寺音乐节规模空前,是智化寺举办音乐节以来参加演出团队最多、乐师最多、演出场次最多的一次音乐节。五大古乐首次同台演出,在音乐节上大放异彩,让观众在同一地点欣赏了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中国古典音乐,切实地加深了观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与热爱,进一步增强了他们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识。

背景:

智化寺京音乐:

北京智化寺京音乐源于唐宋的教坊音乐,公元1444年智化寺建寺以后自宫廷传入智化寺内,后经寺僧研习演练形成独具特色的“智化寺京音乐”。560多年来,通过师徒口传心授,代代相传,至今已传到第27代,被音乐专家誉为中国音乐的“活化石”。上世纪80年代,智化寺京音乐乐僧应邀赴西德、法国、瑞士等国家访问演出,获极大成功,受到海外华侨与国际友人的高度赞扬。2006年,智化寺京音乐被文化部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