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先民创作了贺兰山岩画?

圣像壁-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圣像壁

西夏壁画-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西夏壁画 

  冰川PK岩画

  2003年9月,冰川学家周昆书在贺兰山口发现有多处冰川擦痕打破了岩画关系,断定贺兰山口早期岩画至少有1.9万年。

  长期研究岩画的周兴华随后跟帖发表观点:“岩画凿刻在前,冰川擦痕在后,也就是说,贺兰山岩画遭遇了第四纪冰川擦痕,贺兰山岩画已距今2万到3万年了!”

  当时守护贺兰山口岩画的贺吉德兴奋了一阵子后意识到自己好像错了。被冰川擦过的石面光滑且无尖锐棱角,可以把镶嵌在 巨石里的卵石削磨成与石面一样光滑平整,也就是说,冰川活动力量足以毁灭或者严重磨损岩画刻痕,即使依然留有岩画,岩画刻痕边缘至少会变得光滑秃圆,无棱 角。但现存的岩画刻痕边缘棱角依然很明显,所以岩画刻成后并没遭遇冰川的削磨。贺吉德由此判断贺兰山岩画上限距今1万年左右,下限应该在3000年左右, 即新石器时期至殷商时期。

  有人不认可这个判断:有冰川擦痕的岩画是用铁器凿刻的,而铁器最早出现在4000年前,岩画上限是不是距今4000年左右?有学者运用丽石黄衣测年法对贺兰山岩画的年龄进行测定后,认为贺兰山岩画年龄早期在1万年左右,晚期在1000年左右。

  为什么先民选择在有冰川擦痕的岩石上刻岩画呢?贺吉德解释,留在岩石上的冰川擦痕让先民恐惧地感觉到了一种无比大的 自然力量,如果把那些祸害人类的妖魔鬼神刻在冰川擦痕上,就能借助自然界那种无比大的力量控制这些妖魔鬼怪,让它们改邪归正,不再祸害人类,进而造福人 类。

  是谁创作了贺兰山岩画

  贺兰山岩画中有澳洲的“贮灵卡”、有印第安部落酋长,以及贺兰山口那幅甲壳虫岩画与印第安岩画中的一幅人面像极其相 似……周兴华认为,水洞沟人就是贺兰山早期的创作者。理由是,在距贺兰山口70公里的水洞沟南面的沟壑山脊上,分布着大小不一的岩画群,有学者认为“水洞 沟岩画与贺兰山岩画属同时期的文化遗产”。

  这是一个颠覆性的论断。

  因为水洞沟旧石器时代文化层距今约3万年至1.5万年,与欧洲旧石器时代的文化是同一类型文化。所以,欧洲先民就有可能来过水洞沟,创造了水洞沟文化,创造了贺兰山岩画。后来,水洞沟人环太平洋地区长途跋涉,来到美洲,成为印第安人,又创造了印第安岩画……

  如此一来,好像能解释贺兰山为什么密布环太平洋地区才有的人面像岩画,好像能解释为何澳洲的“贮灵卡”、印第安人部落酋长头像等岩画奇妙地出现在贺兰山口……

  对于“欧洲人创作贺兰山岩画”观点,宁夏文史馆馆员贺吉德三缄其口。但他有一个疑问:水洞沟人生活的年代正是第四纪冰川最后一期活动的时间,那时贺兰山寒冷无比。水洞沟人冒着严寒,渡过黄河,跋涉70公里的沼泽地来到贺兰山,难道仅仅为了刻画岩画祭祀神灵?

  贺吉德更倾向于“青铜峡鸽子山人率先创作了贺兰山岩画”的观点。

  宁夏青铜峡市鸽子山旧石器文化遗址发现了数百件打制石器、石核,文化层距今时间为1万至1.2万年之间。在鸽子山旧 石器文化遗址不远处,还发现了青铜峡四眼井岩画、芦沟湖岩画。贺吉德认为,鸽子山人生活在距今为1万至1.2万年之间,正好符合贺兰山岩画创作的上限。鸽 子山人能创作四眼井、芦沟湖岩画,就有可能成为贺兰山整体岩画的创作者。

  综合周兴华、贺吉德的推断,人们进行了这样的猜想:

  大约是1万年前的旧石器时期,一群欧洲先民追寻着猎物的足迹,从欧亚大陆自西向东而进。在阴山地区他们画着岩画过着 群居的日子。后来,这群先民分成两支,一支东渡黄河来到水洞沟优裕而生,一支沿贺兰山南下艰难求生,困境迫使他们在贺兰山留下了精美的岩画。再后来,在贺 兰山地区生存的那支欧洲人继续南下,来到了鸽子山。干旱和沙漠也迫使水洞沟人离开生息地,与鸽子山人汇合后,继续南下,在中卫大麦地又留下了岩画……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