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彩市场差是因为没文化吗

《满地锦绣人添寿》 落地屏风 谭广辉-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满地锦绣人添寿》 落地屏风 谭广辉 《到吉图》 16寸平碟 欧兆祺-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到吉图》 16寸平碟 欧兆祺

  “中国的皇家瓷器在哪出产?在景德镇;欧美的皇家瓷器在哪出产?在广州。”广彩行业里,老艺人们总喜欢这样来谈论广彩曾经的赫赫声名。

   但是,当代广彩的知名度、价位和市场认可度,依然难以和“五大名窑”、龙泉青瓷或者潮州瓷器等比拼,更不要说景德镇了。是文化积淀相对薄弱的广彩繁琐、庸俗,还是市场仍没打开,有待进一步开拓?有没有什么可行有效的办法来让广彩墙内开花墙内更香?为此,广东工艺美术界的相关专家展开了深入探讨。

  专题文图 记者 江粤军

  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张春雷:

  景德镇的经验

  值得广彩借鉴

  要对当代广彩有个充分的认知,就得对广彩进行纵向分析,并与其他的瓷器品种做个横向对比。

  雍正乾隆年间,为何广彩能脱胎换骨、明艳照人?原因在于广州当时就是个很开放的口岸城市,中国的陶瓷又早就声闻于外,因此大量订单飞入广州。这其中很大部分是来料加工、来样加工。广州人也很聪明,有创新精神,他们就从景德镇等地运来白瓷胎,按照外国人的要求进行绘制,逐步发展出广彩的风格。因为当时能用上中国瓷器的,一般也是外国的皇家贵族,所以他们都偏爱金碧辉煌的风格。

  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广彩还是以出口为主,也仍然是来样加工为主,因此广彩对国内市场一直关注不是太多、太够,价格相对于国内其他瓷器品种,就比较缺乏冲劲、后劲。因此广彩在市场方面的潜力还可以深入挖掘。有人担心广彩的雍容华贵、金碧辉煌是不是很难为现在的市场所接受,其实不然,人们对艺术品的喜爱是多层次的,广彩的风格在今天依然有它的追捧者。

  此外,我们还可以借鉴景德镇等“陶瓷重镇”的发展模式。广彩一直都是很注重吸收、创新,完全可以让思路更广阔些。

  一方面,广彩一直都没有自己的窑口制胎烧胎,没有原创器型,就等于受制于人,别人生产什么胎就只能用什么胎,这样导致很难生产出有个性、有特性的艺术作品。另一方面,广彩的从业队伍虽然已壮大了,但大师和从业人员还是比较少。从事广彩的人员,基本都是当地人,很少有外地艺人来参与创作。由于缺乏多元化的创作思想交流和碰撞,所以作品的创新性和底蕴就很难有大的提升。我们可以看到,在景德镇创作的陶瓷大师很多来自全国各地,很多国画、油画大师都去那里一展身手,开办个人工作室,形成了多元的陶瓷绘画人才集聚效应。这点很值得广彩学习。

  当下,在政府的大力扶持和行业协会的积极推动下,广彩无疑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而我们依然可以期待它发展得更好。

  广州彩瓷研究所所长、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谭广辉:

  突破瓶颈要靠书画家支持

  当下的广彩可以说是供不应求,只要是精品,就不怕卖不出去。这一方面是由于广彩的从业人员还不太多,一方面也因为广彩的价位普遍还比较低。像省级大师,一件好的作品价钱也就去到近六位数,有的作品甚至只要几千块钱就能买到,跟其他瓷器品种大师级作品动辄几十万比起来,那是相当“有着数”。

  这样的市场需求,其实也要求我们多出精品。怎样出精品呢?创新自是非常重要。我一直希望我们能在创新之路上走得更远更前。但我们这些创作人员,由于大家多数并非美术专业科班出身,进工厂后都是遵照着师傅的教导,坚守传统的阵地,所以现在经常还是只能做回传统的东西,很难有新意。即使有所创新,也只是悄悄地、慢慢地进行一些改变,外行人不太看得出,只有我们才明白,这其中已经融入了哪些新的技法,譬如国画技法、西洋画技法、景德镇粉彩技法、潮州彩瓷技法等。

  而目前广州的彩瓷行业,专业画家的参与度几乎为零,只是靠我们这些传统老艺人在努力,要突破难度很大,这可以说是制约广彩发展的一个瓶颈。所以我衷心呼吁画家们都能来多多支持这个行业的发展,这样广彩的面目才有可能焕然一新。

  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微博)(陈家祠)原副馆长崔惠华:

  脱离了华贵就不是广彩了

  广彩本来就是按照欧洲的宫廷风格和需求来设计的,在“文革”前的百年时间里,基本都是销往国外,所以广彩自诞生以来就一直很注重浓墨重彩。可以说,要是没有雍容华贵的特点就不是广彩了。脱离华丽的色彩和饱满的构图,广彩就和景德镇的陶瓷没什么区别了,也就失去地方特色。当然,现在的广彩如果完全按照传统的图案、纹饰去做,也的确不适合当下的生活实际和人们的审美需要。因为任何的工艺品都要按照消费者的需求去做。广彩重新发展起来后,艺人们必须继承传统技艺、传统风格,同时又必须创新,才能生存、发展。

  这一点,欧兆祺的作品就把握得比较好。斗鸡本来是广彩的传统题材,很多人都画过,但欧兆祺的斗鸡系列,比传统有很大的提高。传统广彩上的鸡,看起来很平面很剪纸画,欧兆祺则处理得很立体、很生动,用现代的构图去创作,这是发展、创新,让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同时他又用了传统的色料和上色手法,保留了广彩的金边,所以人们一看就知道这是广彩。

  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谭伟彬:

  广彩曾被庸俗化

  广州的三雕一彩一绣,最典型的广府文化就是广彩。

  广府文化的含义是什么?中原文化、外来文化、本土文化的融合体,才形成了广府文化。广彩的特点正是广府人引入西方文化,结合自己当地的风俗习惯,融入南方的芭蕉、杨桃、荔枝等景物,采用中原传入的线描,有机地将三者结合起来而产生的瓷器文化。出了广州,你看不到广彩这种东西,它的地域性非常强。同时,广彩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特点,它在沿海地区的认知度非常高,上海、福建地区,都有很多人喜欢广彩。有一位福建的朋友还曾试图拿一块田黄跟我换一件广彩。而广彩到了内地,浓郁的西洋风格就很难被人们接受了。所以广彩这个“混血儿”还需要大力推广。

  另外,广彩的宫廷味道,也是西方宫廷趣味与中国皇家风格的集合体、混合物,所以它的贵族气派非常足,现在照样有很多人喜欢它的雍容华贵。而且南方人本来就比较欣赏精雕细琢的东西,广彩和潮州的木雕等本土文化一样,都是以精细取胜的。当然,广彩也的确走过弯路,曾经被庸俗化过。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很多广彩就是用盖印或贴花纸的方式来制作,像印刷品一样,没有真正的手工在里面,确实很粗制滥造,图案、色彩没有任何变化。那时候的广彩大多是以日用瓷的样式出口,外国人也并没将其当做宝贝,所以这样的流水线生产也可以理解。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