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作家具应做好拍卖这篇文章

明末 黄花梨雕龙纹四出头官帽椅成对,成交价2300万元。(图片提供:中国嘉德)-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明末 黄花梨雕龙纹四出头官帽椅成对,成交价2300万元。(图片提供:中国嘉德) 明末清初 黄花梨大四件柜成对,成交价2983万元。(图片提供:中国嘉德)-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明末清初 黄花梨大四件柜成对,成交价2983万元。(图片提供:中国嘉德)

  文/特约撰稿 王中杰

  核心提示1:

  拍卖会对某件作品的“天价效应”、对某个品类的“放大效应”、对某项产业的“趋热效应”,其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力,大概是我们始料未及的。

  核心提示2:

  行内有个说道,收藏买自已喜欢的东西,投资买别人喜欢的东西,不无道理。在市场高度发达,艺术品进入财富时代的今天,无论收藏也好,投资也好,拍卖会都是高端交易的一个主流途径。

  核心提示3:

  被国内拍界视为“风向标”的中国嘉德(微博),今年春拍率先于5月13日推出“胜日芳华-明清古典家具集珍”专场,以1.7亿元收槌,成交率高达96%。

  核心提示4:

  如果仙作中多一些勇于将精品投入拍卖会的产家,如果福建海峡文交所和福建省民间艺术馆(微博)会同拍卖公司多做一些推介征集工作,可能有助于仙作乃至福建区域内古典工艺家具整体水平的提升。

  自1994年中国嘉德首拍,拍卖会在中国内地已经走过了第18个年头,短暂而不平凡。

  拍卖会是个敏感话题,对于现代古典家具行业来说,也许是个颇为陌生而且纠结的话题,但却是必须面对并解读的课题。道理很简单,高端红木家具是承载着传统文化艺术和工艺特质的作品,拍卖会是其体现价值和实现价格的最佳展示场所,也是聚焦市场眼光的最有影响力的舞台。

  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希望走高端路线的古典工艺家具产家和区域行业,如果漠视甚至远离拍卖行为,将会是寂寞而茫然的。

  拍卖会催化了古典家具业的复兴

  明清艺术式样家具创造了中国古典家具的辉煌,但从清嘉道至改革开放前近200年间却落寞了,甚至几乎被遗忘在历史的云烟中。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仅仅20多年间,中国古典家具复兴之势可谓风起云涌,蔚为大观。

  综观全局,其中有两个推波助澜的推手,对中国古典家具的复兴和发展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其一,文博收藏家的努力。继德国人艾克、比利时人德巴盖和中国传统文人杨耀、陈梦家等学者的潜心研究,王世襄先生于1985年9月在香港首发出版《明式家具珍赏》,之后相继出版《明式家具研究》、《明式家具萃珍》,在海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其后朱家溍、胡德生、田家青等出版了一批明清家具重要著作。可以说,因为有名家大师们的呕心沥血,集珍汇萃,才催发了中国古典家具复兴的明朗春光,中国古典家具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绚丽的艺术价值和卓越的工艺价值,才得以被世人重新认识并喜爱,现代古典工艺家具产业才会有如今的蓬勃生机。

  其二,拍卖行业的推动和催化作用。我们可以从国内中国嘉德和国外苏富比(微博)、佳士得(微博)对古典家具拍卖的推动表现得出结论。

  中国嘉德是世界范围内拍卖中国古典家具数量最多、质量最精的拍卖会。1995年10月,中国嘉德首次在北京举办“清水山房藏明清家具”专拍,此后连年推出古典家具拍卖专场,2008年春拍成交12件清代宫廷紫檀家具,其中一件清乾隆紫檀雕西番莲博古纹罗汉床以3248万元成交,同场另一件清乾隆雕西番莲大平头案拍出3136万元;2010年秋拍,一件明黄花梨簇云纹马蹄腿六柱式架子床以4312万元成交,创黄花梨家具拍卖世界纪录;2011年秋拍古典家具成交额达2.3亿元,其中一件日本山中商会收藏的清乾隆紫檀雕西番莲庆寿纹宝座以5750万元成交。

  香港苏富比2009年秋拍,清乾隆御制紫檀木雕八宝云蝠纹水波云龙宝座以8578万港币拍出,创中国家具拍卖世界纪录。2011年北京保利春拍,一件美国私人收藏的清乾隆紫檀透雕巴洛克风格宝座以4025万元成交。在国外,美国纽约佳士得于1996年9月举办“中国古典家具博物馆藏珍品”专拍,之后频频举办专场,扩大了中国古典家具的世界影响。

  明清家具的热拍带动了现代古典工艺家具业的兴盛,“昔日王谢堂前燕,今入寻常百姓家”。可以说,海内外大型拍卖会和一大批区域性拍卖会的推介运作,对年产值达千亿的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催化作用。

  拍卖会的“天价”效应

  市场虽然不是检验艺术成就和工艺水平的唯一标准,但真正好作品“内在”的艺术工艺价值,必须通过市场的推介和竞争,“外化”成一目了然的市场价格,优秀作品和产家才能脱颖而出,站到了产业的高端地位,成为同行的标杆,引领产业的发展方向,促进产业优胜劣汰、多级化发展。显然,拍卖会作为高端交易的平台,其巨大的影响力和推动力是无可比拟的。

  中国内地拍卖行业虽然只有不到20年历史,但近几年持续高速发展。据英国艺术联合会统计,2010年中国艺术品拍卖总额83亿美元,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3%,超过英国的22%,仅次于美国的34%。据雅昌数据监测中心统计,2011年春拍成交额为428亿元达到历史新高,秋拍近350亿元下降约20%,但仍是世界拍卖业的绿洲。

  入场拍卖会,竞拍者主要有两个显见的目的:收藏和投资。收藏看重的是拍品内在的文化艺术价值,是中长期行为;投资更关注拍品的市场价值,趋向短线操作。行内有个说道,收藏买自已喜欢的东西,投资买别人喜欢的东西,不无道理。在市场高度发达,艺术品进入财富时代的今天,无论收藏也好,投资也好,还是二者兼而有之,拍卖会都是高端交易的一个主流途径。

  人们对拍卖会上的成交价格,往往见仁见智。但许多人也许没有意识到,拍卖会已然在改变着社会的思考方式和市场的运作方式。拍卖会对某件作品的“天价效应”、对某个品类的“放大效应”(见图表“黄花梨家具TOP10”)、对某项产业的“趋热效应”,其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力,大概是我们始料未及的。

  略举数例:

  比如元青花瓷,传统收藏界长期对元代青花瓷难消困惑,2005年仲夏,随着英国伦敦克里斯蒂拍卖会上一槌落定,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大罐以折合人民币2.3亿元天价(按当天的国际拍价能买2吨黄金),石破天惊地敲开了中国单件艺术品迈进“亿元时代”的大门,这也是中国艺术品开始走向国际级的转折点,亿元就是国际艺术品的价格标杆。一时,“世人皆说元青花”。此后短短几年里,这只青花罐带起的“中国瓷”旋风刮遍全球,如今已有10多件身价过亿元的中国古瓷器,身价过千万元的瓷器已难以细数。现在一件真正的高仿瓷或现代艺术瓷精品,也价值数万、数十万元。

  又如宣德炉, 明宣宗朱瞻基在位仅10年,真正用暹罗国进贡的“风磨铜”精炼御制的“宣炉”约5000来件,但其后屡遭灾厄,让限量版的宣炉散佚殆尽,真迹难觅,后世仿摹品虽广受喜爱,但市场行情不温不火。2003年王世襄先生珍藏的一件明崇祯冲天耳金片三足炉,首次露面拍卖会,便以当时创纪录的166万元人民币成交,7年后,再次出现在2010年北京匡时(微博)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上,终以1512万元成交,创造了宣式炉拍卖的最高价。一只仅高12厘米的宣炉两次现身拍卖会后,数百年间蒙着面纱的宣德炉成了收藏热宠,稍有“范”的宣式炉价格,几年里从几千到几万到几十万元,大有“京城无人不识君”的气度。

  再比如,现代水墨画,在国内外市场上长期处于低价位上,与动辄千百万的油画不可比。当历史的时针转到2010年和2011年春天,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傅抱石、李可染、吴冠中等6人共10件作品,在拍卖会上拍出亿元天价,其中齐白石《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以4.255亿元成交,徐悲鸿《九州无事乐耕耘》拍出2.668亿元。中国现代绘画大师作品从此登顶世界画坛,水墨画从“中国符号”变为“世界符号”,拍卖会改写了历史。

  拍卖会仍然是高端交易的主流场所

  拍卖会缘何有“天价效应”这么大的能量?拍卖会从一个产业、一种品类的庞大作品群中,具体的抽出一件或几件作品来,把特殊小众才能读懂的内在价值转化为普通大众都一目了然的市场价格,将艺术品价值与财富价值结合起来,让收藏与投资融为一体。拍卖会这种专业性很强、交易效率极高、公众影响力巨大、长期持续发展的市场模式,是独一无二的。在这方面,众多的展示会、博览会、画廊、古董店、专卖店等,只能望其项背。

  在全球化的大格局中,近年来世界经济持续整体低迷,中国经济发展也难独善其身,发展企稳放缓,货币政策收缩,社会心理预期下降,人们应激的第一反应就是先捂紧口袋。拍卖会是最敏感也是最显见的风向标和传感器。应该说,艺术品市场是最抗压、最具反弹力的,从2009年至2011年上半年的两年半中,是风光独自,2011年秋拍中国嘉德也有近40亿元的成交额。

  从2012年春拍透出的讯息看,今年因市场预期收缩,卖家保底价过高,买家出手审慎。

  据佳士得披露,2012春拍流拍率超过33%,不少画品以最低价成交,陈逸飞1986年创作的油画《拂晓出航》,估价250~350万,最终仅以220万港币成交。但古典家具却呈现出少有的劲挺态势。

  被国内拍界视为“风向标”的中国嘉德,春拍率先于5月13日推出“胜日芳华-明清古典家具集珍”专场,以1.7亿元收槌,成交率高达96%。其中明末清初黄花梨独板大翘头案以3220万元成交,清早期紫檀三屏风攒接围子罗汉床以2070万元拍出。同场还有一批明末清初黄花梨家具悉数成交,其中圆角柜966万元、夹头榫小画案943万元、有束腰马蹄腿攒万字纹罗汉床736万、无束腰攒罗锅枨条桌和独板螭龙纹翘头案各575万元易主。

  北京传是首轮春拍推出“物得其宜-黄花梨精品”专场,共征集101件拍品,成交95件,成交率94%。其中晚明黄花梨顶箱柜300万起拍575万元成交,清代黄花梨六柱式架子床拍出483万元。同场,老料新作的黄花梨家具也因工艺精湛而受藏家喜爱,其中一组20世纪黄花梨镂雕花卉靠背椅以345万元成交,一对黄花梨宫廷式圈椅拍出115万元。

  福建家具可以做好拍卖这篇文章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切传统文化艺术的回归,生活上崇尚返朴归真,家居上追求文化品味,更多的人喜欢上了天趣盎然、典雅拙朴的古典工艺家具。无论是简约雅逸的明式家具,还是庄重华贵的清式家具,都受到人们广泛的青睐,市场需求几乎是无限的,这对于古典工艺家具的从业者而言,是福音,也是挑战。

  笔者以为,当前古典工艺家具行业正面临两大课题,一是如何形成市场分级结构下有序竞争、共同发展的整体局面,二是着力打造高端产品,用心制作精品,放大品牌效应,进一步提升行业的品质和竞争力。

  福建省仙作家具2011年产值超过160亿元,展望今年将突破200亿元,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有数百年历史的仙作木雕技艺,是中国传统艺苑中的奇葩,如今在家具装饰上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创新发展,成为仙作家具最为人赞赏喜爱的瑰丽风景。仙作现代古典家具用材讲究,造型大气,雕工精湛,气势宏大,不乏型、材、艺、韵俱佳的作品。但面临苏作、广作、京作的传统优势,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和更具鉴赏能力的市场,仙作不能自我满足,应当增强忧患意识,要有危机感,未雨绸缪,面向未来。

  古典工艺家具材源日趋馈乏,如何从规模化转为集约化生产,从有限的贵材中开发出更高的艺术工艺附加值,打造品牌,扩大知名度,提升高端市场的占有率,应该予以足够的关注。

  近年来,京作苏作广作地区,有一批热衷传统家具研究、坚持手工作坊式生产的古典工艺家具,闪亮登临拍卖会,接受度颇高,成交价普遍高于估价几成,有的甚至拍出几近古董家具的价格,如2010年春中国嘉德为田家青推出的“家青制器 创作十五周年”专场拍卖会,14件家具100%成交,总成交额达2000万元。

  2011年5月,福建东南拍卖(微博)有限公司、福建省民间艺术馆联合主办的“福建东南2011春季艺术品拍卖会”在福州西湖大酒店举办,福建古典工艺家具“第一拍”揭开帷幕,登场的6件(套)作品悉数成交。同年秋拍,又联手推出“当代古典家具专场”,参拍作品18件(套),成交总额达1200万元,一件明式海黄三围独板罗汉床拍出600万元。今年5月,福建东南2012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上又有4件古典工艺家具上拍。

  去年春天到今年春天,一年里三场拍卖,共有28件(套)家具参拍,大多成交价高于估价,一些高50%,有的高两倍以上。拍卖会竞价成交结果,提升了参拍产家的知名度,放大了品牌效应,强化了市场地位,效益十分明显。

  让人感到意外的是,仙作3000多家产家,似乎没有作品参拍。没有仙作产家参拍的地域性现代古典家具拍卖会,和没有拍卖作品的仙作,都会让人感到些许的寂寞和遗憾。

  如果仙作中多一些勇于将精品投入拍卖会的产家,如果福建海峡文化产权交易所(微博)和福建省民间艺术馆会同拍卖公司多做一些推介征集工作,可能有助于仙作乃至福建区域内古典工艺家具整体水平的提升,形成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局面。

  为祈盼古典工艺家具更美好的明天,愿乐见其成。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