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肇庆白石村看千年砚文化

  文房四宝是最主要的传统书写工具,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见证。然而,笔不能耐久,纸久存易风化,墨陈则失胶性,唯有砚台可以传万世而不朽,故此成为中国书道乃至人文传统的守望者。而作为中国四大名砚之首的端砚发源于肇庆端州城东郊的黄岗镇白石村,其石质奇特,细腻又湿润,发墨而不伤毫,呵气即可磨墨,制砚工艺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在白石村有条不成文的风俗:有劳动力的男人如果不会做砚,就会被大家笑话。村内有1000多人,大约九成以上的家庭是以制作端砚为生,家家户户门前的砚石堆积如小山,家居就是工场,就是展室,也是待客厅。主人热情好客,常会邀访客入内参观、鉴赏,甚至沏茶交谈,访客可以边看着端砚的加工过程,边参观精美的端砚,边和主人促膝倾谈。

  这里每家每户都存了不少的石头,人们说家里存的是粮食,这里存的就是石头,谁家的石头越多,谁就越富有。经过仔细雕琢,石头将“变身”为价值不菲的珍贵砚台。随着“中国砚都”的美誉“落户”肇庆,近年来,每块端砚的价格又有少则几百元、多则上千元的显著提升。

  一块砚台要经过从开凿、运输、选料、开料、清理、磨石、设计、划线、雕刻、洗涤、打磨成型等艰辛而精细的加工工序。一块不大的砚台,起码也得费时一个多月,更不用说上品、精品了,如一方“九龙中华砚”就是两名工匠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才完成的。

  拿起一个端砚成品,感觉是体重而轻,质刚而柔,看起来纹理绮丽,摸上去好像小儿的肌肤一样温软,嫩而不滑,秀而多姿。怪不得自唐代问世以来,它便颇受文人学士的青睐。方寸之石的端砚蕴含着丰富深刻的文化,它汇聚了艰苦卓绝的端石开采文化,集赏石、绘画、书法、雕刻于一身的制作文化,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文/文客 图/陈焯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