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古窑遗址保护堪忧

荣昌安陶曾是中国“四大名陶”之一,荣昌安富是中国“三大陶都”之一。然而,记者日前却在该县安富街道垭口村看到了令人心痛的一幕:4个已有一两百年历史的古窑遗址,都湮没在野草丛中,毁坏严重。
这4个古窑遗址全部位于瓦子河两岸,分别是夏兴窑、向家窑、曾家窑、甑子窑。记者看到,除夏兴窑加盖了一个屋顶、获得简单保护外,其它3个古窑全部裸露在外,被荒草湮没。走近一看,均出现了窑洞毁坏、窑身垮塌、窑砖风化剥蚀严重的现象。
“这些古窑都有一两百年历史了!”安富街道文化专干刘守琪告诉记者,在清朝鼎盛时期,安陶的烧陶作坊主要就集中分布在垭口村瓦子河两岸,总数超过200家。“金竹山,瓦子滩,十里河床陶片片……”这句流传至今的民谣,描述的就是这些古窑当年的生产盛况。
后来,随着交通改善,人们就将烧陶作坊搬到了公路附近,瓦子河两岸的古窑多数逐渐损毁、消失。而这4口古窑之所以能保留至今,主要是因为停产时间较晚,其中,夏兴窑直到2005年才熄火。
刘守琪解释,这些古窑之所以逐渐消失,保护难度大是重要原因。这些古窑的窑身都是用泥砖直接砌成,一旦熄火,缺乏高温烧制的泥砖很快就会在日晒雨淋下破败。当然,人们保护意识差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离夏兴古窑不远的万利窑20年前才熄火,保留也算完整,但很快就被挖掉,种上了茶树。
近年来,随着古窑数量的急剧减少,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开始关注古窑遗址保护问题。今年3月,安陶制作技艺的国家级非物资文化遗产传承人梁先才向该县人大常委会提交了《加大夏兴古窑遗址保护,振兴安陶发展的建议》,引起重视。
在县人大常委会的协调下,安富街道、县文广新局等单位迅速筹集了15万元资金,仅用两个月时间,便修复了垮塌窑身部分,并在窑身四周建了土砖立柱,为古窑盖了一个可以遮风挡雨的“屋顶”。
“我们还需进一步加大古窑遗址的保护力度!”梁先才说,安陶古窑大多是阶梯窑,依山就势而成,特别节约燃料,充分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和地方特色,是丘陵山区陶瓷烧制技艺的典型代表,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他认为,荣昌正在大力打造安陶产业,安富街道正在打算发展以安陶文化为主题的乡村旅游产业,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将这些已剩不多的古窑遗址切实保护好,临到完全毁坏时悔之晚矣。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