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别金银币真伪

目前,投资和收藏金银纪念币已经成为一些人的选择,然而,由于多数人并不具备辨别能力,就给不法之徒以可乘之机。行骗者依靠比较先进的造假技术、有效的营销方式、优惠的价格诱惑和投资者迫切求购心理,以假乱真,令投资、收藏者蒙受经济损失。

近年来,公众经常接到以中国人民银行或中国人民银行金币公司等为名打来的电话,以非常优惠的价格、如假包退的承诺和货到付款的方式,推销伪造的金银纪念币。由于冒充的是货币发行机关,致使一些人上当受骗。

不法之徒之所以会以邮销方式售卖假金银纪念币行骗,其原因是邮销比较隐蔽。电话推销、邮递货物、电子结算,行骗者在行骗过程中始终不与买家正面接触,不会暴露真实身份。再者,购买者基本都没见过相同主题的真正金银纪念币,很难辨别真伪。

但是,无论假币制造得多么逼真,推销手段多么巧妙,只要稍加思考就不难识破骗局:其一,邮销的充裕供给不符合金银纪念币稀缺特性。金银纪念币都是“有因”发行,并不再版,流存市面的机会和数量都少。其二,优惠的价格不符合金银纪念币市场价多远高于发行价的实际。三是谎称的销售主体并不从事邮销金银纪念币业务。凡推销假金银纪念币的,对购买者谎称自身是中国人民银行,而实际上人民银行虽然是货币发行机关,却没有邮销金银纪念币的业务。因此,以电话方式推销金银纪念币,包括流通纪念币的,都不应相信。

虽然假币的制造工艺已经达到了可以乱真的程度,但是即便不借助高科技检测手段,在不对其造成破坏的前提下,只要利用基础的物理知识和简单计算,任何不具备真假金银纪念币辨别能力的人也可以发现假币的问题所在:

测量纪念币的质量(M,克)、半径(R,厘米)和厚度(H,厘米),用公式:密度=M/(3.1416×R×R×H)计算,当密度为19.3时为金,10.53时为银,8.9时为铜,2.7时为铝。由于用普通工具进行测量不一定精确,而且纪念币表面铸有图案,所以,计算的结果未必十分精确。当计算结果与给出的参考数值相近时,基本就可以推断出其所用材质,并由此做出初步判断。

责任编辑:vike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