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于西方资本的当代艺术
去年,中国当代艺术的最大藏家尤伦斯夫妇在赚足人民币之后卷起铺盖拍拍屁股走人了,今年6月12日,一向只进不出的瑞士商人希克十分大度地向香港捐赠了中国当代艺术作品1400余件,有人猜测希克也想甩卖清盘了,于是便担心“当代艺术”将何去何从?
艺术是时代的产物,艺术的当代性应当是不容置疑的,然而,如何当代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命题。西方当代艺术经历了现代艺术的美学变革和后现代艺术的观念洗礼,可谓水到渠成。而刚刚起步的中国当代艺术需要从数千年农耕文化环境下形成的十分稳固的传统艺术中直接演化出来,是极其困难的。一方面,传统艺术早已离我们远去,另一方面,我们又缺乏足够的当代艺术的直接经验。于是,一些急功近利的艺术家便讨巧地将西方现成的艺术样式挪为己用,有时也会增加一点“中国符号”的内容,以表明中国的身份。这种既无中国传统文化根基又与国内当下现实相脱离的缺乏原创性的西方艺术翻版,显然无法得到国人的理解和接纳,也无法获得官方话语权的认同和资本的支持,于是当代艺术家只有依赖西方资本的资助和扶植,以实现个人的追求目标。寄生于西方资本的“当代艺术”就这样诞生了。
寄生于西方资本的“当代艺术”,其目标是资本谋求而非审美探求。尤伦斯斥巨资在中国打造“非盈利艺术中心”的“义举”,着实令不少当代艺术家热血沸腾。而事实上,尤伦斯以极其低廉的价格网罗了某些刚刚出道的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通过一番学术包装和商业炒作之后,再以天文数字般的价格抛回给国人,而后鼓着腰包扬长而去。尤伦斯的资本撤离一度令当代艺术家失望和恐慌。不甘失败的当代艺术家又把希望寄托在希克身上。希克不仅为“当代艺术”提供了巨资,而且竭力推荐中国当代艺术家集体亮相西方艺术舞台,使中国艺术走向“国际化”。欢欣雀跃的当代艺术家们忘记了希克的商人身份,忘记了商人总归是要“套现”和“盈利”的本质。为了实现资本的谋求,一些当代艺术家不屑抛弃中国传统艺术,甚至与传统的审美观和价值取向完全决裂,极力迎合西方当代艺术的思维方式和游戏规则。学术的话语权一旦被西方资本掌控,中国“当代艺术”必将丧失独立的文化尊严,成为西方文化的傀儡。
寄生于西方资本的“当代艺术”往往缺乏对西方当代艺术本质的解读和方法论的研习,更没有直面中国当下的社会现状和文化现实,完全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西方当代艺术,通常把一场艺术展演扩展到一个社会事件,其目的是调动各种社会力量,让艺术家通过艺术的方式介入社会,直面当下文化现实,以艺术家的敏锐和智慧发挥其独特的社会作用。而投机的中国“当代艺术”往往以最低廉的成本去复制一场西方当代艺术的活动,表面上看,同样具有完整的形式和套路,具有完美的艺术过程,并制造出毫不逊色于西方当代艺术的现场气氛,然而往往缺乏对中国当下现实的真切关怀和准确切入。空有表面形式而缺乏实质内容的“当代艺术”,或许可以聚一些人气,换取一些西方的资本,或让缺少“见识”的中国观众开开视觉的“洋荤”,却永远无法代表当代中国的文化灵魂,无法博得国人的由衷敬仰。
尤伦斯和希克抓住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弱点,利用不成熟的艺术市场机制,实现了个人的商业目的,其敏锐的商业眼光和高超的商业手段不得不令国人折服。而被西方资本利用的“当代艺术”倘若至今还不能从中幡然醒悟、调转车头,走向中国当代艺术的该去之地,终将为世人所耻笑。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