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宝斋上海拍品赏析:徐悲鸿《大吉图》

徐悲鸿-《大吉图》91.5×33.6cm设色纸本-立轴-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徐悲鸿-《大吉图》91.5×33.6cm设色纸本-立轴

  在中国古代,雄鸡一直被文人们所称赞。《相鸡经》中曰:“鸡有五德,头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时者,信也”。同时,鸡又与“吉”谐音,为吉祥的象征,因此历来为画家乐于表现的题材。

  徐悲鸿的《大吉图》画面构图简约,一只雄鸡独立山岩上,昂首回视,眼神炯炯,注视远方。整个画面墨色浓淡相宜,层次丰富。雄鸡的造型则极为写实,尤其冠与爪之刻画,笔法精细严谨,尾巴以浓墨大笔扫出,冠红如火,尾黑如漆,在粗与细,红与黑的对比中呈现出一种和谐。画面布局严谨,用笔劲健,形象生动。“鸡”音同“吉”,故名《大吉图》。“雄鸡一声天下白”,又有竹报平安之寓意。徐悲鸿将笔下的雄鸡比作勇士,表达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高洁的品格,也蕴含了对和平、平安的祈求和祝福。

  徐悲鸿动物画最突出的艺术特点是造型准确,神态生动,此作也不例外。这种准确并不是事无巨细的“描摹”,而是准确且能简练,形象真实又笔墨生动。徐悲鸿的准确造型能力源于他扎实的素描功底,但把具有明暗关系的素描转化为笔墨关系,需要熟悉中国写意画,熟悉笔墨。徐悲鸿对传统写意画下过很大功夫,尤其对任伯年的写意人物、动物和花鸟进行过认真的研究。在他的动物画中,线是造型的骨架,墨相当于色彩与明暗,但他常常把线加厚加重,使它也具有“面”的特征,以增加造型的真实感。另一方面,他相对突出墨的作用——不是用墨画明暗调子或模拟色彩关系,而是让它担当起既表现结构、表现调子,具有独立的形式意味。他试图把简约化的写实造型融入笔墨语言,在保持水墨画基本特点的同时,强化作品形象的真实性。

  与中国花鸟画寄兴托志的传统一脉相承,徐悲鸿的动物画也有着丰富的精神寄寓。所画鸡,多是昂首挺立、怒发冲冠的公鸡,几乎没有母鸡或小鸡雏,没有慈爱、温暖和柔情的一面,而更多地像斗士和高歌的勇士。正因为如此徐悲鸿的作品一旦在市场露面,都成为场上争夺得焦点。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