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灰堆投资收藏两相宜
当下,随着艺术品市场的繁荣,越来越多的藏品被发掘出来,不断地推向市场。大到古书画、玉石、瓷杂,小到日常生活中的茶、酒,凡具稀缺性或升值潜力的物品均为市场所重。诸如白玉制品、犀角雕、明清家具、古籍善本、古琴、香炉等。再如茅台酒的拍卖,自2010年春拍始出后,很快红火,多家拍卖公司都推出茅台酒拍卖专场,创下了一个又一个拍卖纪录。然而,有一个特殊的画种——“锦灰堆”,似乎仍藏闺中,正在等候慧眼识珠的藏家的发掘。
何谓“锦灰堆”
知道“锦灰堆”这个画种的人并不多。听过“锦灰堆”名称的,可能是因为读过文物收藏家、鉴赏家王世襄的《锦灰堆》。王世襄对采用“锦灰堆”之名的缘由做了说明,“元钱舜举作小横卷,画名"锦灰堆",所图乃螯钤、虾尾、蚌壳、笋箨、莲房等物,皆食余剥剩,无用当弃者。窃念历年拙作,琐屑芜杂,与之差似,因以《锦灰堆》名吾集。”
“锦灰堆”,又名“八破图”,也叫“集破”、“集珍”、“打翻字纸篓”等。属于国画艺术工笔类的特色画种。确如王世襄先生所言,相传始于元初的绘画大家、与赵孟頫齐名的钱选。钱选一次醉酒后兴起,将当天散落在饭桌上的下酒菜吃剩残物,如蟹脚、蚌壳、莲房、鸡翎、鱼刺等,信手绘成一幅横卷。一旁的友人见了,个个称奇,争相索求,钱选不假思索,挥笔题款“锦灰堆”。到明代,“锦灰堆”出现在鼻烟壶上,并受到西方绘画的影响,非常真实地描绘了古代文人雅士书房常见的杂物。如:古旧字画、废旧拓片、青铜器拓片、瓦当拓片、虫蛀的古书、废弃的画稿以及扇面信札等,所以,备受文人雅士的青睐。
近代熟悉上海掌故的大家郑逸梅先生所著《珍闻与雅玩》一书,有一篇《杨渭泉“锦灰堆”的代笔人》的文章说到“锦灰堆”,“无论一页旧书,半张残贴,以及公文、私札、废契、短简,任何东西都可以临摹逼真,画成缣幅……所谓“锦灰堆”,却把这些东西加以错综组织,有正有反、有半截、有折角,或似烬余、或如揉皱,充分表现艺术意味,耐人欣赏”。
“锦灰堆”盛于清末,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达到鼎盛。上海艺界专门印发“锦灰堆”润例”,“锦灰堆”作品一度登上各大公司书画部,藏着可以选购。新中国成立后,“锦灰堆”不受重视,日趋萎缩,终成绝响。
在这一领域被公认的能手,是浙江镇海的郑达甫(1891~1956),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流行沪上的“锦灰堆”之作,大多出自郑先生手笔。郑达甫“家贫少孤,在家乡小学任教,性喜绘画,尤擅临摹”。20余岁时到上海,靠卖画为生。后被福建商人杨渭泉请至家中,专门为其代笔作画。因此目前流通的“锦灰堆”中,凡落款为“古闽杨渭泉”的皆是郑达甫的旧作。解放后,郑达甫被上海市文史馆聘为馆员,他所绘“锦灰堆”被邀参加全国第二届美展,使人得以目睹其艺术的真面目。
宋翼青也是“锦灰堆”鼎鼎大名的画家。宋翼青,字云程,又名亦卿,1918年生于河北涿州。文学、书法、篆刻皆精。20世纪60年代,得识齐璜大弟子两石翁王铸九,与之交游并得其亲授。作品以花卉、虫鸟为主,笔墨拙朴,典雅富贵。擅画“锦灰堆”,当代画坛无人出其右。
耿玉洲是宋翼青唯一的弟子。耿玉洲,1945年生于山东淄博市周村区,自幼酷爱书画,长期临摹《芥子园画传》,曾先后拜当地名画家陈伯鸣、徐金堤为师,习画花鸟山水。后到中国美术学院专修花鸟专业,从师卢坤峰、陆抑非、叶尚青、朱颖人、闵学林等名家。毕业后深研“海派”吴昌硕先师画风几十载,20世纪90年代末到北京发展,得识宋翼青并拜其为师,得到宋翼青的衣钵真传。
为更好地传承和保护“锦灰堆”这一奇异的传统技艺,耿玉洲呕心沥血,一方面,他全身心投入到锦灰堆的创作中。为了寻找画材,他常常出入古玩市场、书店、图书馆、拍卖会,看古旧书籍,看金石文物,能借的就借,能拍照的就拍照,能买得起的就买回家。几年来,他的“锦灰堆”创作已经炉火纯青,并且有了自己的风格。他还培养儿子耿学知作为后备力量,使其薪火传承,后继有人。另一方面,耿玉洲努力扩大对“锦灰堆”的宣传。他组织成立了“锦灰堆”画法研究小组,挖掘和整理了10万多字的相关资料;和有关方面联系,推动将“锦灰堆”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使更多的人了解“锦灰堆”,保护“锦灰堆”。
“锦灰堆”承载的价值
绘制“锦灰堆”的难度很大,画家必须全能全才,诗书画缺一不可:精通花鸟、山水、人物等各种题材,工笔、写意等各种画法;善书真、草、隶、篆、印刷体等各种字体及模仿各家书体;能篆刻各类印章;对诗文、古籍版本、拓片、古器物要有研究。效果要求高,杂物要画出破碎、翻卷、重叠、撕裂、虫蛀、火烧、烟熏等古旧貌;画面构图要惨淡经营,平中见奇。此外,杂物应有出处和依据,不能任意编造;纯手工精心绘制而成,不许粘贴拼凑。正是基于此,“锦灰堆”的绘制十分耗工费时,一般一幅作品2~3个月完成,慢者则半年才能画一张。由于绘制“锦灰堆”技术含量高,制作难度大,耗费时间长,胜任者极少。加之解放前后极少数的善画者因年事已高难以胜任,使“锦灰堆”这一传统技艺走向失传。
香港大学教授万年力先生在其《并非衰落的百年》中,对“锦灰堆”的价值作了恰如其分的评价。他认为“锦灰堆”是一种曾经流行过的新型通俗民间绘画,它反映了19世纪金石学影响下形成的好古风气,以及商贾市井小民的附庸风雅心理。同时也是19世纪战火频仍,江南文物屡被焚毁的现实生活写照;集博古、写实、通俗、商品为一体。“八破图”的中国文化内容,通过融入西洋写生的画法,为市民阶层所购买存赏,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绘画从精英文化主导的历史,进入通俗文化主导的历史。而较早留意“锦灰堆”并有所研究的美国学者南希·柏琳娜,称“锦灰堆”是中国的幻境画。
目前,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上,“锦灰堆”偶尔露面,数量不多,价格也较低,这和它所承载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极不相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鉴赏者和收藏家对“锦灰堆”的更多认识,这种特殊的画种在整个绘画园地中,会拥有其应用的地位,散发出独特的清馨。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