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回流西藏文物展 两成藏品出自中山藏家(组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目前,一场主题为“海外回流西藏文物展”正在拉萨市西藏博物馆举行,展览展出了101件曾在海外流失数十年的西藏文物。记者日前获悉,此次展出的文物中有19件是由中山五觉斋和榄菊书院的藏家所收藏,占据了总量的近五分之一。“能够参加此次展览,是对我们收藏的肯定。”中山五觉斋主人郑华星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101件文物拉萨展出

据了解,“海外回流西藏文物展”是由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西藏自治区文化厅等联合主办,是西藏历史上第一次集中的文物回流展览。本次展出的101件文物包括了39件金铜佛像、39件(套)佛教法器以及23幅唐卡。据悉,这些珍品多是从英国、美国、印度等国回流的。19世纪到20世纪上半叶,随着西方列强入侵西藏,大量的珍贵文物被运往海外。这些文物流失在海外数十年乃至上百年,如今才陆续重新回到祖国。

据悉,此次展览展出的文物最早的要追溯到5世纪,较晚的则到19世纪,其中的四臂观音、无量寿佛、释迦牟尼唐卡等展品堪称精美绝伦,具有极高的艺术、宗教和文化价值。据悉,本次展览时间为2个月,将持续到9月25日结束,随后还将赴内地展出。

中山藏家19件藏品参展

此次展出的101件文物均由国内私人或机构收藏。南都记者日前获悉,在这些展品中有19件来自中山的藏家,占了总数的近五分之一。来自中山的19件文物,其中有10件是由中山市榄菊书院收藏,9件由中山五觉斋收藏,主要是以金铜佛像和佛教法器为主。此外,还7件藏品来自于台湾。

谈及何以能够参加此次展览时,郑华星介绍,这是缘于主办方的邀请。“佛教艺术精品数量有限,传承有序,精品在哪里他们都知道。”郑华星说,“他们当时亲自来我这里筛选,回到北京再进行专家评审,最终确定了这101件藏品。”据介绍,这些万里挑一的藏品每件都价值千万以上。

“广东从事佛教艺术品收藏的人极少,这次也仅有中山的藏品参展,能有这么多高端的佛教艺术品参展是难得和可喜的。”郑华星说。据悉,这次中山藏家的19件藏品参展,是除了北京之外,展出藏品最多的地级市。

“展览是对我们的肯定”

郑华星告诉记者,他是1999年开始关注佛教艺术品收藏,直到2002年才正式开始收藏佛教艺术品,到2010年成为他的收藏主力。如今,通过郑华星等一批收藏家的努力,这些流失海外的文物正不断地回到国内。“这个展览是对我们收藏的一个肯定,希望能鼓舞和激发更多的收藏家把更多的海外流失文物请回来。”郑华星说。

他告诉记者,目前他收藏的藏品多来自美国、英国、德国、瑞士等国,多数是在苏富比和佳士得的拍卖会拍得,也有少部分是从国外的私人藏家购得。“收藏并不是就收了藏起来,等几年之后再拿出去卖,赚取一个差价。”郑华星说,通过举办这次的展览,他们把藏品拿出来与更多的人分享,“要发挥它的社会价值,这样才能体现这些艺术品的真正价值和意义,而不只是的纯粹的艺术品买卖。”

展品赏析

千手观音(现藏于中山榄菊书院)

铸造地点:内地宫廷

铸造时间:清乾隆(1736-1795)

像高:63.5厘米

点评人:一西(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协会副会长)

这是一件代表清初铜雕工艺最高水平的经典作品,为紫金琍玛,铜质苍郁,工艺精美绝伦。千手观音立于盛放的莲花上,具十一面,呈五层排列。造像主要六臂比例和谐巧妙。

释迦牟尼(现藏于五觉斋)

铸造地点:印度

铸造时间:7至8世纪

像高:19.5厘米

点评人:艾米·海勒(西藏艺术研究学者)这件释迦牟尼像富于英气,为黄铜合金,错银,有蓝色颜料盒泥金痕迹。铸造工艺很精湛,遵循了7至8世纪时大斯瓦特地区业已定型的传统。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