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琨教您收藏奥运1

中国文物网如果说是现在一个体育爱好者想开始涉及奥运收藏,您建议是先从哪一方面开始收藏?

侯琨:我觉得如果要是对这方面感兴趣的话,从两个地方是可以着手的。

第一个就是从小的方面开始,怎么叫小呢?因为刚刚入门,刚刚喜欢这个收藏,那么你现在想购买或者是收藏到的应该是那些价值相对来说低,但是又有一定意义的。比如说第一点就像徽章呀,像铜章类的收藏品。价格也是低一些,也好辨认一些。最起码你在不断的随着你自己的研究和你不断的深入学习,你能够感受到慢慢的一步一步的成长,通过这些小的方面。

第二个就是通过跟自己特别喜欢的爱好有关的。因为所有收藏这方面它都需要具备一个专业知识。那么如果你有了自己的爱好,比如说我喜欢打羽毛球,我喜欢打篮球,我喜欢打乒乓球,你的收藏就是可以从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开始,因为你了解这个体育项目,最起码你有一定的鉴别力。

你比如说很多人喜欢打羽毛球,那就可以收藏羽毛球的拍子,或有著名羽毛球运动员的签名,羽毛球运动员用过的相关的东西等。最起码他会有机会,可能有机会去接触这些运动员,有机会去看这些比赛,有机会去买到或者是去购买这样的东西。比如说限量的球拍,比如说非常珍贵的球员签名的这个球,这样都有可能。从这个点开始收藏的话,应该是最好的一个起点,通过这个慢慢的向其他的方面拓展。

中国文物网您是怎么接触到这方面的?

侯琨:我是2007年刚刚毕业,拿到了毕业证第二个周,正好在北京2007年举办了叫第十三届世界奥林匹克收藏博览会,我刚刚说的94年的第一届,萨马兰奇推广的,在北京是第十三届,因为正巧2008年北京办奥运会,所以按照惯例就在前一年举办了这次活动,当时是在德胜门,在那个地方举行的。我当时是作为一个志愿者,担当翻译这么一个角色,进去以后一共开了三天。我当时给我的冲动就很大,因为小的时候也喜欢收藏,也有一些东西,但是实际上上了中学,大学因为时间的关系,就开始不是特别的用心了在这上面。但实际上当我看到这些世界各国100多个收藏家拿着自己的收藏品来的时候,我觉得这一块儿太不简单了。

因为所有的奥林匹克收藏品非常精美,很有文化底蕴,而且实际上当时的价格并不高。实际上可能一千多块钱,两千多块钱你就能买一个100年前的收藏品,做工非常的精美,一些铜章,一些奖牌。像类似于这样的,所以当时觉得很感兴趣。后来在这个活动结束以后,就始终跟大家保持一个邮件的交往,随着每年工作我一般都会去这些国家,这些收藏家里拜访,住在他们家里。久而久之聊,和他们建立了联系,不断的自己也爱好这个东西,也学了,后来觉得这个东西挺有意思的。

再到后来到2010年初的时候,发现国内现在没有通过这个专业的公司,而且这个确实是一个昭阳产业。而且我觉得慢慢随着这个奥林匹克文化的推广,越来越多的人会关注它。实际上由那个时候开始一直到2010年初辞职,办了这家公司,就是这么一个成长的过程吧算是。到现在公司也经营了两年多了。

这个小狗它的名字叫涡迪(音),它是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的吉祥物,也是奥运会历史上第一个夏季奥运会的吉祥物,实际上如果你到慕尼黑的话,你会发现真的是在慕尼黑这样的小狗品种的小狗很多。所以实际上也是跟当地的文化体现出来的,它身上的彩条也是当时奥运会的主色彩之一,包括到现在,我5月份也是到慕尼黑了,到现在慕尼黑的主会场实际上现在依然留着这个颜色,包括在主会场的装饰的颜色还有场馆里留下的遗迹的颜色,还是它身上的这些彩条。

这个奖杯一般喜欢看电视的人都会了解一些,这个奖杯就是爱美奖杯,也就是世界三大奖,爱美奖,格莱美奖和奥卡卡奖。爱美奖实际上就是颁发给电视行业的,那这个奖杯为什么我收藏了,实际上这个奖杯是,艾美奖其中有一个是颁发给体育门类的纪录片,还有电影的。那么这个奖杯就是奥运会历史上,也就是国际奥运会唯一官方认可的摄影师叫芭蕾戈登斯潘(音),这个人他是从1980年开始历届奥运会的官方总制片和摄影师。当然北京奥运会的时候,因为他年世已高了,所以当时给了他北京奥运会总顾问,他影片的总顾问。这位先生他和他的夫人在1977年获得了第一座爱美奖杯,当时拍的电影是什么呢?这个也是非常出名的,就是美国的短跑名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奖,这个人在1936年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打破了希特勒所认为的热尔曼民族优越性的情况。他们拍了一个他返回柏林时候的纪录片,获得了爱美奖杯,这个奖杯一共是一对,他和他的夫人分别获得了。

那这个奖杯实际上就是他的夫人的奖杯,另外他获得的那个奖杯,以他的名字现在我们是在香港展览的。

这个小火炬实际上是1994年雷德哈姆尔(音)冬奥会的一个小火炬,也就是说模型火炬。那么它是奥运会历史上,不管是冬季还是夏季最长的一把火炬,接近两米长,所以它这个长度非常大。很难保存和运输,所以后来就推出了小的火炬模型,实际上它的材质都和真的火炬是一样的。这个火炬可以看到上面有一个签名,这个签名是谁呢?就是当年94年奥运会的主席,杰拉德海波格(音)先生给我签的,他现在是国际奥委会委员,同时兼的国际奥委会市场开发委员会和收藏委员会两个委员会的主席。

这把火炬是1934年柏林奥运会的火炬,奥运会历史上第一次火炬传递从1936年开始的。那这把火炬就是当年制作的3300把火炬之一,用于火炬传递的。实际上火炬传递从这一届开始,火炬传递成为奥运会的一个必备项目,也是奥运会在开始之前最激动人心的这么一个,算是一个仪式也好,奥运会应该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世界全球的火炬传递,我们的北京奥运会,北京奥运会之后可能由于各种原因国际奥委会就停止了全球的火炬传递,这一次实际上论文奥运会的传递只是在希腊的境内和英国的本地进行传递,还特批了一天到北爱尔兰去传递了一下。

这个灯实际上它是一个矿灯,但是非常巧合的是什么呢?这个矿灯实际上我是在2009年的时候在潘家园逛的时候购买的,当时看到这个矿灯以后觉得很漂亮,它是纯铜的。我从他购买的那个人说,他自己原来以为是一个火种灯,但是它是一个矿灯。当时我是800块钱购买的,因为我这个东西它上面有英文,我仔细看了一下,实际上它是威尔士的一个公司专门生产的矿灯,虽然它很普通,但是做功很精美,铜的,带着一个编号。很巧,我把它买回来以后,实际上原来放在公司的门口的展示柜上。我实际上就想寓意它是一个矿灯,实际上在黑暗之中的一点亮,就是指明了一个前进的方向这么一个寓意。

但是没有想到今年伦敦奥运会的火种灯,就是以这种矿灯,英国的本土的矿灯作为设计原形的。实际上今年伦敦奥运会的火种灯,跟你们看到的唯一只有两个地方不同。第一个就是这儿的圆盘换成了2012年的Logo,第二就是底座多了一个小卡槽,其他所有的部位都是一样的,也算是一个巧合。

祥云火炬应该大家都很熟悉了,因为北京奥运会实际上从全球传递开始,应该说让世界各国的人都认识了祥云火炬。这把火炬最主要的特点因为它是李宁签名的,因为李宁先生是我们2008年的主火炬手,在最后的一刻围绕鸟巢点燃了火炬。而且他还是伦敦奥运会在希腊境内火炬传递的最后一棒的火炬手。这把火炬就是今年5月份在希腊的时候,因为在5月17号火种接交仪式开始之前,实际上李宁先生是在国际奥委会官员的陪同下,一起去参观了18届世界奥林匹克博览会的现场,当时我一直陪同他做了介绍。后来李宁先生就为我签了祥云火炬,因为他毕竟是主火炬手,所以我觉得他签名的祥云火炬应该说是比较具有收藏的意义的。

这算是奥林匹克和奢侈品的一个最好的结合,它是1972年爱马仕公司为当时的国际奥委会主席,专门生产的作为他本人的赠送礼物的,这儿都是手绘的,除了五环和橄榄枝以外,还有奥林匹克的口号更快更高更强。实际上设计很简单,但是它用了爱马仕的经典的形状,包括你在爱马仕店里,实际上基本上都是这样的造成的。因为它自己品牌的一个价值和奥林匹克这么一个结合,我觉得是赋予它的一个更高的这么一个价值和收藏的属性。

这也是我实际上一直在说的,好多人觉得奥林匹克的收藏品是很简单的,是小的,或者是不值钱的。但是实际上奥林匹克收藏品里不光具有历史属性的,同时还有一些我们现在实际上已经是可以把它看为一个艺术品属性的东西。所以我觉得奥林匹克收藏品以后我们随着不断的发掘和发现的话,艺术品的属性会慢慢的越来越多。

实际上现在看到的这个就是今年伦敦奥运会的火炬,传递的火炬,一开始它刚刚推出的时候很多人说又像包土豆皮的,又像是切割刀的那种概念,当实际上你拿到火炬的时候还是感觉不错的。毕竟今年英国的国家设计大奖也是被这把火炬而得到的,因为这把火炬我自己感觉从火炬传递开始,我的感觉首先第一点它是比较看起来是比较让人有这个青春活力的,因为毕竟它打破了传统设计上的一个概念,它做了8000多个孔,有人性化,相当于8000多个火炬手。再有它运用了三角形的造型,据说第一个是为了方便握,第二个实际上是这三边分别代表了伦敦奥运会,1908,1948和1912,那实际上它融入了很多。包括所谓的奥林匹克的口号,更高更快更强,包括很多的意义都融入在三角形当中去了。

实际上它的设计的精美度,我觉得也是超乎我们原来在看到实物的时候这么一个想象,而且非常的简单。最主要的就是它也突出了一个非常时尚的一个概念,因为你看金色的火炬,看起来就像是一个时尚品,那这个我觉得就通过我在伦敦看这次的奥运会也好,包括整个组织也好,确确实实英国人今年是包括他的口号叫激励一代人,实际上都是融入了他是要做一个时尚的奥运会和动感的奥运会。这个火炬的设计上,我觉得也是贯穿了这个主线。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

责任编辑:侯琨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