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山发现二战时期美军“飞虎队”战斗遗迹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门板上,还有累累弹孔

独山发现二战时期美军“飞虎队”战斗遗迹

8月4日,记者在独山县寻访抗战时期“黔南事变”史料时,意外发现当年美军“飞虎队”抗击日军时遗留的枪弹遗迹――民居木板墙上大小不一的20多个小孔,被当地群众自发保存至今。

老人回忆:

飞机从空中用机枪扫射

当地88岁高龄的原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四分校(独山)18期毕业生熊雨山老人,是“黔南事变”的亲历者。他和78岁的熊金林等老人回忆,1944冬天,听说日本鬼子打到广西,进入独山麻尾,正沿着黔桂铁路和公路向独山县城窜进,大量难民也从广西涌入独山方向,基长街上的群众每家留下老人看守房屋家产,街上160多户近400人全部到附近的“纪律山洞”躲避了2个多月才回家。

期间,群众经常看见飞机在头顶上空盘旋,并用机枪扫射地面房屋,有日军飞机也有美军飞机。飞机飞得很低,有时从大树梢上飞过,飞机上的图案、字母等都看得清清楚楚,其中日军飞机上是“膏药(太阳旗)图案”,美军飞机上有“鲨鱼图案”,美军飞机见群众举着白旗向空中打招呼,飞机上的美军也会挥手致意;而日军飞机却不管这些,见到人群和房屋就用机枪扫射。

一天,美军飞机在追击日军飞机时,以为有日军步兵在基长一带扫荡,于是美机在低空中用机枪扫射基长街上的房屋,待飞机飞走后,躲避在“纪律山洞”的部分群众跑回家查看,发现部分守家的老人和小孩不幸中枪,房屋的木板被击得千疮百孔,其中老街周家、左家、蔡家、刘家、胡家等人家共8人同时不幸遇难。

抗战胜利后,当地群众开始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绝大多数遭受抗战烽火的房屋被拆除,重新修建了砖混结构的楼房。如今,基长街上仅有左家木房没有拆,墙板上被美军飞机机枪扫射留下的枪孔仍清晰可见。

学者呼吁:

及时抢救和保护抗战遗迹

据长期从事二战时期“黔南事变”抗战文化研究的学者、原独山县政协文史委主任刘文禾介绍,1944年秋天,日军大举进攻长沙、衡阳,继而攻陷桂林、柳州。接着调集部分兵力沿黔桂铁路直逼黔境,荔波、三都、丹寨、独山等县城相继沦陷,12月10日全部退出省境。从11月26日到12月10日的半个月里,独山城被大火燃烧七天七夜,此次独山沦陷造成近2万人死于非命,房屋被毁1600余幢。这次灾难,外省逃入贵州的数十万难民,冻死饿死病死或被杀死的不计其数,史称“黔南事变”。

刘文禾说,熊雨山和熊金林等老人的回忆,与历史事实基本吻合,因为有史料记载:“1944年12月4日,日军忽然全部撤走,城内杳无一人,当天有美国飞机飞来轰炸,未燃的少数房屋又继续燃烧。5日至6日,县城还有燃烧,7日下午,地方组织的自卫团首先入城维持秩序,升一面青天白日旗为标志,才免遭美机的继续轰炸。”基长街上距离独山县城仅20公里,当时就是独山县一个重要行政区,人口多,集镇比较热闹,所以免不了遭飞机空袭。

1934年至1935年,民国政府在原清代校场坝(也叫演武厅)基础上初建独山飞机场。1944年10月,中、英、美和苏四国联合修扩建独山飞机场,作为西南空军基地之一,曾驻有盟军空军(美国“飞虎队”)1个大队,停放有40余架侦察机、战斗机和截击机,配合由黄平飞机场起飞的轰炸机,日夜出击轰炸香港、柳州、南宁、广州等地的日军,至日本投降后撤走。当地老人回忆的美军飞机,就是当年美国陈纳德将军组建的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飞虎队”)。

刘文禾认为,随着时代变迁、社会发展,令人惋惜的是由于缺乏保护意识,独山在抗战时期的大部分旧址、文物如今都消失了。为此,建议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尽快抢救和保护“黔南事变”中的抗战文化,比如对当年抗战遗址立碑保护,征集抗战文物,为青年一代开展爱国主义国防教育活动提供“活教材”及场所。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