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沈阳早期寝宫、豫亲王府将建遗址公园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罕王宫残留的墙体陈凤军摄

  市文物部门昨日正式公布新近发现的北中街寝宫遗址考古结果——

  努尔哈赤在沈阳到底住在哪儿?专家们一直有争议。7月31日,这个已有380多年的历史之谜被揭开了谜底。当天,沈阳市考古研究所新闻发布会上证实,经过两个月的勘测、考古发掘,位于北中街一处工地上发现的清代早期建筑群遗址,对照清满文老档案中的《盛京城阙图》中所绘的“太祖居住之宫”(俗称努尔哈赤“罕王宫”)的位置,结合出土的建筑基础和遗物,经考古专家认定,此处确实为努尔哈赤的住所。(本报5月29日B7版曾加以报道)

  沈阳故宫研究室主任佟悦告诉记者:1625年,努尔哈赤从辽阳迁都沈阳后,选择在老城北墙离九门几米远一处并不起眼的两进院为住处。这个院落的南大门口正对着明代的通天街,一直往南走几百米,就是沈阳故宫。可以说,这个遗址也是沈阳故宫的一部分。同年,沈阳故宫开建,1636年建成。而1626年9月,努尔哈赤在沈死去,共在沈居住一年半左右时间。

  努尔哈赤迁都沈阳,主要是出于战略上的考虑。因为沈阳四通八达,地理位置非常有利,进退自如,加上沈阳当时只是中等城市,人少便于管理。

  在考古现场,记者奇怪地发现,在罕王宫的墙基里还有土坯,这是为什么?考古二队队长赵晓刚介绍说:“这说明,努尔哈赤刚迁都沈阳时,面对内外交困的局面,经济状况也不太好,所以在他的罕王宫建筑材料中,除了大青砖,还有汉砖,采用土坯可能是当时建材缺乏。”

  罕王宫分为两期,一期即罕王宫的主体,是一个二进院落的建筑,目前仅发现了一进院的大门口和围墙,在二进院发现了砖筑的台基。罕王宫遗址内还出土了绿釉板瓦、筒瓦以及圆形的莲花纹瓦当。当时,绿釉板瓦只有寺院、王府、皇家可用,这也证明,罕王宫建筑用材的档次很高。

  省市著名专家田立坤、井晓光、陈伯超等在考察现场后认为,北中街罕王宫遗址的发现对研究清早期历史、满族建筑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沈阳考古研究所在罕王宫南侧不远还发现了豫亲王府遗址。豫亲王多铎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最年幼的嫡子,也最受宠爱,他的王府离沈阳故宫最近。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豫亲王府被日本人占领。新中国成立后,几经辗转成为市某部门的档案存放室。王府里唯一保存下来的石雕影壁,仍保存在沈阳故宫大政殿东侧,上面有“封侯挂印”、“位高禄重”等图案。

  据记者了解,有关部门将会在罕王宫和豫亲王府遗址处建遗址公园,供游人参观。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