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美国人的抗战史 理查德·弗农·希尔少校在中国

1943年9月27日,美军中尉理查德·弗农·希尔,飞越喜马拉雅山脉,来到昆明。

这是他第二次来华。

希尔第一次来华是1932年,那时美国正处在大萧条的危机中,他还是一个待业青年,来中国寻找机会,如愿以偿地成了美孚石油公司的审计员。

但是,好景不长。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上海变得越来越危险。希尔自愿加入了上海万国商团联合自卫军,天天忙于修筑工事、巡夜和持枪警戒。两个月后,联合自卫军的防区被美国海军第四团接管,希尔的这段军旅生涯随之结束。

1937年11月,日军占领了上海火车北站地区,上海彻底沦陷。随着战争的升级,美国人在中国的处境越来越艰难。日本军方不批准包括美孚石油在内的三家西方公司进入其华中占领区。希尔决定离开中国。

1941年2月13日,他抵达西雅图,与先期返国的太太团聚。

希尔有写日记的习惯。从他的日记里我们看到,在华期间,他目睹了日军的暴行,对中国人民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归国三天之后,他就报名参军,要求返回中国,与日本作战。

与此同时,他多次在美国发表关于中国问题的演讲,用他在中国拍摄的影像资料做证据,强调日本对美国的威胁。但美国当时奉行孤立主义,多数美国人都难以接受他的说法。

对希尔来说,要参军其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是年龄障碍——这年他已34岁。其次,因为他有受抚养的家属。他的太太珍珠通情达理,主动签署了文件,放弃希尔对她的抚养责任,支持他参军。

1942年8月8日,希尔终于得到入伍通知。他最初被分到美国战争部军事情报处,任职CIC(反谍部门)总部。在他的坚持下,次年他终于重返中国。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945年10月14日,希尔(图中)与美国空军驻汉口地面救援部队成员合影。 (建川博物馆/图)

希尔重返中国,走的是著名的驼峰航线。这是二战期间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空中战略桥梁。通过这条航线,美国向中国运送了多达85万吨战略物资,以及33477名战斗人员。然而,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损失优秀飞行员近3000人,飞机1500架以上。损失率超过80%。

富有中国经验的希尔被寄予厚望,他重返中国的第一个使命,就是参与驼峰营救,建立救援网络和与昆明总部之间的通讯。

1944年10月14日,希尔一行三人自昆明搭乘一架飞机来到驼峰地区。希尔在这里发现了一架B-29的残骸。11名机组人员已全部遇难,发现的残余尸块仅能拼成6具遗体。

希尔与山民建立了友好关系,通讯渠道也建立起来了。总部对他的工作非常满意,任命他为中国战区美军总部(昆明)航空地面营救组总部别动队(AGAS)负责人。上级给他的任务范围包括:整个汉口(武汉)地区,包括东部的安徽、江苏,西部的湖北、河南。

1945年1月15日,希尔搭乘一架C-47货机,抵达第五战区总部所在地湖北老河口。他的任务,是把盟军飞行员救援网络延伸到敌后。

在老河口,希尔得到了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李品仙上将的接见。李品仙给他写了介绍信,着部属“善为照料,派人向导,俾得顺利达成任务”。

1945年2月25日,历经艰辛的希尔一行终于抵达安徽立煌县,在立煌县东南一处房子里建立了指挥部。

第一位被送到安徽立煌的逃难飞行员是中尉弗兰克·L·麦考利。他于1945年1月28日从老河口起飞,去南京执行轰炸任务,在距南京六英里处跳伞。

四天后,拉文斯克·罗夫特中尉被送到立煌。3月2日,Chung Hung-chiu中尉被送到立煌。

找到失事飞行员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怎样安全地把他们送出去,使他们重返战场。最安全的是飞机,因为这时日军已彻底丧失制空权。

立煌县西南一片狭长而平整的河谷,被选定为临时机场,当地政府和老百姓紧急动员起来,通宵达旦地赶修飞机跑道。

3月9日上午10:00,第一架C-47飞机降落。希尔匆匆忙忙把三名飞行员送上舷梯。12个小时后,他们安全抵达了昆明总部。

在立煌县的三个多月中,他和他的同事们总共营救出46名盟军飞行员。

进入1945年下半年,盟军胜利在望。美国总统杜鲁门这时非常担心远东日本战俘营上千名战俘的安危。美国方面的救援队被派往任何可以抵达的监狱。中国战区总司令官魏德迈将军要求希尔提前进入,负责汉口地区所有盟国战俘和平民的安全接收。

虽然日本天皇已在1945年8月18日宣布投降,但盟军还没有在华中地区受降,武汉还完全控制在日本人的手里,处于敌对状态。国军八十四师师长建议希尔绕道南京,然后从南京乘船去汉口。但这办法即便可行,也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希尔根本等不及。8月18日一早,他就翻山越岭,朝汉口进发。路途之坎坷,过程之曲折,一言难尽。

8月23日下午,希尔出现在驻汉口的汪伪陆军第十四军军部军长邹平凡的办公室,说明自己奉魏德迈将军之命,出于人道主义的目的,到汉口保卫盟军人员的生命。邹平凡知道大势已去,表态愿意帮助希尔。

8月24日,在邹平凡的安排下,希尔前往汉口日本军官俱乐部会见日本第六战区司令部官员。希尔出示了文件,说明自己的使命和盟军方面对日本人的期待:他们应该立即停止一切敌对的军事行动,负责参与维持秩序,直到盟军进入并控制武汉。他们的责任,当然也包括毫发无损地释放所有在押的美军人员。日本人口头答应合作。

这是华中移交的起点。以后十天,希尔几乎天天和日本军官开会。

8月27日,希尔在路德教派大楼设立了汉口指挥部,组织当地的营救工作。首要任务是保证所有被捕的盟军人员的安全。此前已有124名美国人、223名英国人从华中被送到上海和其他地方的集中营,他们的名字都报给了AGAS总部,以便追踪。

他没有得到命令做AGAS任务之外的事,但他觉得自己有这样的义务。他充当调停人,解决包括中国军队在内的事务,也在日本人和西方人之间充当联系人。后来,其他来汉口的美国使团都找他帮忙。他的AGAS工作站成了美国陆海军的救助中心。

9月17日,盟军受降团到达汉口,次日即接受了长江地区日本军队的正式投降。希尔与汉口的盟军受降团保持联系,用电台为他们收发消息。

盟军正式接管华中地区之后,根据总部的指令,希尔接手调查三名美国飞行员被害案。

1944年11月21日,这三名飞行员执行轰炸东京的任务,返航途中,在汉口西北50英里处迫降,落入日本人手中。三人被押到汉口街头示众,遭到围观人员的殴打。翌日,三人被送到了火葬场。

火葬场里的中国人趁日本人不在,安葬了三人的骨灰,并做了标记。这是希尔后来能够轻易找到飞行员骨灰的原因。

希尔的另一任务,是搜捕那些折磨和杀害三名美国飞行员的凶手。经过两个月的调查,希尔把十名凶手交给了美国军事警察,并向盟军战争罪行委员会提交了长达85页的证据。

希尔在中国的工作至此画上句号。统计表明,因为他的努力而获救的,在华东的美国飞行员有46人;在汉口的中国军队战俘有500人;在汉口的各国平民有250人,总计796人。

希尔在1992年去世之前,嘱托女儿一定要把他的个人资料捐赠中国。这个遗愿终于在2012年年初兑现。希尔文物总共171件,落户四川大邑县建川博物馆。

《我的抗战》与最后的老兵

我们的任务是普及,我们不是研究者,不是告诉你大格局是怎么回事,我们实际上是告诉大家一...

不能失去真实的记忆

美军如此重视战场资料的搜集,除了164照相连之外,陈纳德第14航空队以及驻印第十航空...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致命俯冲,一架美国B-25轰炸机在南中国海上空咆哮着向一艘日本护卫舰冲去,这艘护卫舰是当天被击沉的两艘同类型日舰的其中一艘。这是一张由摄影兵拍摄的著名照片。(美国通信兵第164摄影连/图)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