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端市场冷重庆收藏市场的春天在哪

泰古三峡古玩城二楼部分门店大门紧锁。-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泰古三峡古玩城二楼部分门店大门紧锁。

  7月14日,星期六。炎热的天气烘烤着山城重庆。

  与天气一样热的还有中兴路的跳蚤市场。上至企业老总,下至贩夫走卒,这里聚集了数千收藏“淘宝”者。

  “淘的是发财梦、淘的还是一份情操和爱好!”重庆市收藏协会会长王雍刚说,如今股市不景气、楼市低迷,不少市民把眼光锁定“乱世藏黄金,盛世兴古玩”的收藏品市场。

  但重庆收藏市场“低端火,中高端冷”的现状,让众多藏友期盼重庆收藏市场尽快迎来“春天”。但如何培育市场形成品牌,吸引更多真正的收藏者加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现状

  地摊市场火 周末时数千人“淘宝”

  “捡漏”,收藏品市场的行话。

  每逢周末,47岁的收藏爱好者张热吉总会到中兴路跳蚤市场“捡漏”有意无意地把玩着五花八门的“收藏品”。

  与往常周末一样,7月6日,张热吉背着双肩包,邀约了几个藏友逛早市。

  早市里有画报、纪念币、邮册、瓷器等,一般300元左右,贵的700多元。“早市人多的时候有800多人次!”张热吉说。

  中兴路旧货市场负责人赖伟称,市场人气非常旺,最多时一天有3000多人来“捡漏”。

  中高端市场冷 数十商铺大门紧锁

  与跳蚤市场的红火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去年兴起、走中端路线的北滨路重庆收藏品交易市场,却显得很冷清。

  卖家徐国华告诉记者,几天也很难做成一单生意,“看的人多,买的人少,重庆本地人,购买力几乎都在1000元以下。十多万的大生意,几年才遇得到一次,而且是外地人来买。”去年进驻重庆市收藏品交易市场投资的北京人张旭等了一年,人气始终没起来。他说:“如果再没人气,我就换到其他地方。”

  泰古三峡古玩城,被业界看作重庆高端收藏品市场,但卖家们的境况也很“凄凉”。

  本月14日,周末。记者在这里发现,本该人气比较旺,但是市场三楼30多家店铺紧锁着门,仅在玻璃门上留下联系方式。而在四楼,锁门的商家达50多家。卖家韩先生一上午也没等来一个顾客,“我已经一个星期没开张了,有时候一个月也没生意。”

  原因

  购买力不足 藏品档次大多不高

  为何重庆收藏品市场出现低端火热、中高端冷清的尴尬场面?

  在王雍刚、张热吉等人看来,这说明重庆收藏品市场收藏者虽不少,但消费却很低端。

  在中兴路做古玩生意的胡女士说,很多藏友涌入中兴路跳蚤市场,因为这里租金便宜,且藏品更大众化。她的摊位租金一个月只需200元,而其他地方动辄上千元。

  重庆收藏品交易市场事业部经理李晶称:“我们搞了两年鉴宝活动,藏品档次都不高,很多还是假的,说明很多藏友收藏知识还比较缺乏。”

  真正懂古玩的人太少。上月的重庆文化遗产月期间,重庆收藏品交易市场举办了一场鉴宝活动。资深藏友虞先生的3件宝贝都被评为重庆“民间优秀藏品”,而这3件藏品,都不是在重庆市场上购买的。

  “重庆的购买力太差了。”在中兴路旧货市场经营了多年的魏兰生决定去北京做生意,上个月,他将藏品打包成6车,发去了北京潘家园。“北京的购买力要强很多,在重庆,靠这些捡漏者很难把生意做大。”他说。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