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物局切割通州东城门遗址


通州东城门遗址将切割保护 文保与城市建设引发关注
连日来,通州修建地铁发现明清时期东城门和瓮城遗址的消息,吸引了不少市民关注。记者昨日获悉,市文物局已对遗址保护方案作出批复,方案确定为先将遗址“切割搬走”,待地铁站施工完成后,再将遗址“迁回”,进行原址展示。
但这一方案也引起部分文保人士担心,以现有技术,“切割”能否保护文物完整、真实。就如何处理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建设的关系,相关人士展开了新一轮的大讨论。
通州东城门遗址现身工地
作为京杭大运河北起点,北京东大门,历史上通州东城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供应皇宫和京城居民的粮食、货物等用品均从此入京。东城门遗址的发现,可以说为正在进行中的大运河申遗增添了新的砝码。
最早曝出发现通州东城门遗址消息的,是一位网名为“远水孤去”的文保志愿者。
今年6月30日,“远水孤去”发表博客称,北京通州区修建地铁,在一地铁站开挖后,发现了明清时期的通州城东城门和瓮城遗址,格局完整,翁城内道路、铺地、排水道痕迹完整清楚。
遗址位于通州新华东街和滨河北路交叉口西北方向200米,是规划中地铁新华大街站所在地,东侧即是运河。根据现代化新城建设需要,两侧均有地产开发项目,是通州区重点打造、极具商业发展前景的区域。
记者了解到,其实东城门遗址早在一年前就已发现。最早发现的是位于燃灯塔东侧的一段明城墙和半个北城门遗址,而后较为完整的城墙遗址逐渐被发掘出土。据文保专家介绍,出土城墙中,很多城砖都是沿着运河从南方城市运来的,是运河文化的见证。通州博物馆展出的2005年出土于大河沿以东运河道中的城砖照片,也记载为明代南方城市烧制。
遗址发现后,通州区政府将情况如实上报给市文物局。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相关部门和文保专家就如何“双保”多次讨论,试图找到既保护文物又不影响地铁建设的方案。
遗址保护工程正在进行之中
近日,遗址四周已被围墙包围,“闻讯而来”参观的市民被“拒之门外”。部分市民趁工人出入时,通过大门的缝隙向内张望。“最近把守得特别严,以前偶尔有人还能混进去看看。”有施工工人说。
据工人介绍,自去年挖出城墙遗址后,地铁施工人员就撤出了工地,改由受雇于文物部门的工人进驻。大约有100多人,按指挥进行挖掘和清理工作。
站在遗址对面的6层居民楼内,能够看到完整的遗址现场。几处已挖掘的深坑内,灰白色斑驳的断壁残垣,高矮不均,若隐若现。几辆挖掘机正在附近工作,遗址边缘已经开掘出了深沟。
居民楼内一位住户还不知道家对面挖出了文物,好奇地张望,“我一直以为是在盖房子。”
据附近多位上年纪的老人介绍,小时候曾看见过城墙,不过问起城墙是何时消失的,老居民们也大多含煳其辞,说不清楚。
遗址将切割搬走再迁回展示
“切割搬走,再迁回”,被当作可能实施的方案之一,引来不少争论。
“上千平方米的遗址如何切割?一旦地铁站建成,"迁回"的遗址是否还有安身之处?”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发起人何戍中表示担忧。他建议,是否能将地铁站西移,以原址保存遗址。这样东城门遗址作为文化遗产保留在原地展示,能让市民感受到当地的文化底蕴。
“远水孤去”也通过博客撰文提醒相关部门,以现有技术是否能将上千平方米的瓮城搬来搬去?是否能做到保护文物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另外,担忧考古工作不到位,地下是否还有其他内容,是只保留地表以上部分,还是要将城墙地下部分(如基础)完整保留?
随后,市文物局官方微博发文表示,对于在通州运河核心区开发和轨道交通建设中发现的通州城墙及瓮城遗址,市文物部门组织考古研究单位进行了考古发掘,拟于原址进行展示,具体保护方案正在协调编制中。同时已要求通州区文委做好遗址的保护工作,并协调好区域发展与保护遗址的关系。
记者昨天了解到,“切割搬走,再迁回”的方案将成为最终方案。“市文物局已经将批复的方案内容下发给通州区文委,原址保护分为两种,切割搬走再迁回同样属于原址保护的一种。”
记者获悉,最终的保护方案是经过了相关部门和多位专家历时一年多的讨论形成的,目前专家已开始对实施方案进行研究,切割后暂存保管的地方也基本找好。
追溯历史
八国联军入侵 漕运终止
史书记载,通州区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期,已有人类活动,以渔猎、原始农业和畜牧业为生。作为京郊重镇,通州是北京郊区规模最大,商业最为繁荣的古城,金代至清代为戍京屏障,素有“一京、二卫、三通州”之誉。历史上,通州为京东交通要道,万国朝拜、四方贡献、商贾行旅、水陆进京必经此地。只可惜,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通州,漕运终止。1937年,日本侵略者接收内河航运,京杭大运河北段航运终止。到1948年12月通州解放时,城区建筑总面积仅存6.61万平方米,各类商店只有597户。
明代扩建城墙 五门有瓮城
根据记载,通州古城始建于公元550年—577年的北齐。北周时,在县治北侧兴建燃灯佛舍利塔,自此建立了通州古城的城市标志。
元灭金后占领通州,城郭已毁,以编篱寨为城。直到明洪武元年(1368年),明将徐达攻克通州后,为防御元朝卷土重来,命孙兴祖督军士修城,重新扩建修筑通州城,采取就地取土堆起夯实,外砌城砖之法筑成,较元代城池向南扩大将近一倍。周围5.2公里,城高10.7米,城区面积1.7平方公里。
全城设四门,东门名“通运”、西门名“朝天”、北门名“凝翠”、南门名“迎熏”,四门修有城楼,后称旧城。
后来,明清两代又历次修葺和扩建。修新城,一度城门增加为6座,后又改为5座,直至光绪九年(1883年),通州城池仍保存完好,五门外均有瓮城。
现代城市建设 城墙被拆
辛亥革命,清朝覆灭,军阀连年混战,列强侵华加剧,在半个世纪的动荡年代里,天灾加兵袭,通州城垣凋敝不堪。史料记载,1912年修路时拆除通州西门及新南门瓮城。1929年修建旧南门外马路时拆除旧南门瓮城大部分,至此仅存北门,东门瓮城。
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开始拆除通州旧城城墙。1952年修建新华大街,改造穿城河,拆除了部分城墙,用城砖修砌污水管道。1978年后,城市建设将残余城墙陆续拆除,现仅存北门东侧城基一段。
有文保专家表示,尤其是1952年,大规模拆城墙,只有部分断断续续的城墙被一些厂子当成院墙没有拆掉。这也印证了不少上了年纪的老通州人对那段城墙还有记忆的说法。“城墙拆了,但城基没有拆,现在发现了。”
各方声音
考古专家 尽量减少破坏遗址本身
针对通州城墙遗址的保护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表示,文化遗产是我们祖先留下来的珍贵财富,文化遗址是不可再生的,一旦破坏则无法挽回。在文化遗产保护和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方面产生矛盾的时候,他主张优先考虑对文化遗产的保护。
王巍举例说,国内一条非常重要的高速公路施工时,在内蒙古赤峰境内遇到了二道井子遗址。这是一个距今3600年的古村落遗址。开始计划发掘后继续推进,但随着越来越多保存完好的遗址被发现,在文保工作者和新闻媒体的不断呼吁下,政府决定高速公路绕道。绕道后车辆行驶很不方便,但保留下来这样一个珍贵的古村落遗址,非常不容易。
王巍认为,现在政府部门已经越来越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因为大家都已认识到文化遗产是一个城市的精神名片。经济发展是永无止境的,而文化遗产一旦被破坏就无法恢复了。比如北京的城墙在修二环路时毁坏了,现在人们意识到,如果城墙能够保存下来,我们的古都文化将更加辉煌。而西安保留下了城墙,古都的特点就一目了然。
王巍指出,很多城市,如果没有文化遗产的保留,那就是千城一面。但如果保留下一些东西,那就是独一无二的。希望古都风貌能够尽可能多地保留,哪怕它暂时和经济建设发生矛盾,也要先保护文化遗产。
王巍认为,通州城墙和瓮城遗址最好的保存方式就是原址保护,当然也有异地迁移,或原址复建的保护方式,但都没有原址保护好。他希望文物部门和建设部门能够一起协商,找出一个最佳的方式。文保方面可以做出一定的妥协,但决不能对文物造成破坏。不到万不得已不要拆除后复建,因为即使使用原来的材料,也不再是文化遗产本身了。
市政协委员 呼吁动土前需先考古
市政协委员、市文物研究所所长宋大川已经连续九年提案呼吁立法保护地下文物,“要动土,先考古”。在通州地铁施工发现城墙遗址后,记者两次致电宋大川了解相关情况,但这位一向低调的文保工作者婉拒了记者的采访。
在今年市政协会议期间,宋大川曾向记者细数了近年城市建设中破坏地下文物的现象。首都机场三号航站楼发现文物后继续施工;地铁四号线圆明园站发现清代御路仍继续施工,直到无法施工,破坏了100多米长的清代御路……宋大川说,他曾经数次出现在这些文物损毁现场,总是恨自己到得太迟。
不过也有成功保护文物的案例。宋大川回忆,2003年,他第一次提交关于奥运场馆地下文物保护的提案时,立即引起市政府的重视,20余个奥运场馆的地下勘探立即启动,1500多件文物随后出土。
关于地下文物保护与城市建设的关系,宋大川的设想是,参照“环评”设置一个“文评”,即将考古勘探确定为政府重大工程、房地产开发、旧城改造等建设项目动工的前置审批条件。在工程立项前,先由文物部门考察这个区域是否出土过某个时期的地下文物。如果有,就根据《文物法》规定,对可能有地下文物埋藏的地区进行考古勘探和发掘。
他山之石
罗马地铁为遗址让路
据《光明日报》报道,2008年4月,在考古勘察了10多年之后,刚刚破土动工的罗马地铁C号线在施工过程中还是发现了6世纪的冶金厂、中世纪的厨房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宫殿等大量文物古迹,于是一个备受民众期待的地铁建设工程就此被文保部门紧急叫停。值得一提的是,长期只有两条地铁线可乘的罗马市民普遍对此持支持态度。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