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遗留抗战时期日军仿靖国神社建筑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日本神社正殿正面。肖雷 摄

时常去南京五台山体育中心的市民都会注意到,在五台山体育中心东侧,有两座建筑同传统的中式古典建筑颇为不同。据了解,这两座建筑是抗战时期日军模仿靖国神社而建的日本神社。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其改造为“中国抗战阵亡将士纪念堂”。建国后成为江苏省体育局工作用房。1992年3月,日本神社旧址被列入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12月,升级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扬子晚报记者 肖雷

体育中心遗留日本神社

日前,扬子晚报记者来到南京五台山体育中心。从体育中心东侧,靠近永庆巷的东门进入,步行大约300米后,一座门牌为五台山1号建筑-1的日本庙宇风格的建筑出现在记者面前。这处建筑坐北面南,是一座1层的砖木结构建筑,柱跗式台基、方形外廊柱、宽而矮的歇山顶、黑色瓦、杏黄色的墙壁、褐色的窗户,属于典型的日式和风风格建筑。正门及侧门两侧均有两只石狮子,保留完好。建筑内部已经改为办公室,在此办公的单位是江苏省建工集团第七建筑公司。

这处建筑东南侧约50米的地方,还有一座类似的建筑,只不过规模略小,坐东面西,门牌号为五台山1号建筑-2。

记者从南京市政府2010年立的“南京重要近现代建筑”铭牌上看到,这两幢建筑均建于1939年,原为日本神社,是南京城内仅存的一处抗战时期的日式和风建筑。

参照东京靖国神社建造

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历史系经盛鸿教授告诉记者,侵华战争时期,凡是被日军占领的地方,日军都会在那里修建神社。“五台山的这处神社,是全国规模最大的一处,是参照东京靖国神社建造的。这处神社之所以选在五台山,第一是因为五台山地势较高,视野开阔;第二是因为日军在清凉山有一处火葬场,阵亡日军在火葬场火葬后,直接就将骨灰送到这处神社。”经教授称。

建造时挖出遇难同胞千人坑

据经教授介绍,1940年2月,日方出动了两个大队士兵,监督民工开始建设该处神社。“民工们挖开地基时,发现了两处千人坑。原来是1937年12月,日军攻入南京时,日军第9师团将被困于五台山上的2000多名中国警察、高射炮兵与难民全部杀害,就地掩埋于此,现在五台山内还有纪念碑。这处神社真正是建在被日军屠杀的南京军民的白骨上。这处神社是侵华日军罪行的象征,一定要保留下来。”经教授表示。

抗战胜利后曾改为抗战纪念堂

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五台山神社废弃。“这处日本神社被改为‘中国抗战阵亡将士纪念堂’。神社内原来的日军牌位被扫地出门,换上为抵抗日军侵略而牺牲的中国官兵灵位。神社附属建筑也被辟为陈列室,展示中国军队接收自日军的战利品。”南京市鼓楼区文化局主管文物的张科长告诉记者。

建国以后,神社所在地成为江苏省体育局(原江苏省体委)的办公场所。神社的附属建筑也逐渐被拆除,如今只剩下正殿和侧殿,当地人称“大庙”、“小庙”。大庙后来成为体育局的老干部活动中心,小庙成为体育局会议室,十运会期间曾作为志愿者培训中心。今年2月份,大庙租给江苏省建七公司,作为其办公场所,老干部活动中心也移到了小庙。

文保单位小史

1941年,五台山日本神社建成;

1945年,抗战胜利,该神社改为中国抗战阵亡将士纪念堂;

1949年,日本神社归江苏省体育局(原江苏省体委)使用;

1992年,日本神社旧址被列入南京市文保单位;

2011年,日本神社旧址升级为省级文保单位。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