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崂山区文物部门积极作为及时纠正新闻误报

  2012年7月5日,青岛市崂山区文物部门接到市民反映青大一路青岛市社会福利院内原德国人建造的游泳池系文物保护建筑,现已被附近的热电公司施工的建筑垃圾所掩埋。崂山区文物部门高度重视,迅速安排崂山区文物管理所会同崂山区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大队、崂山区城管执法局在第一时间到现场进行联合执法。
  经现场查看,该德人建游泳池在崂山区第三次文物普查过程中,没有得到此游泳池相关线索和资料,因此未纳入到全区不可移动文物调查范围,仅属于历史遗存,不属于文物保护单位,也未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对于乱倒建筑垃圾问题,区城管执法局要求施工单位青岛市社会福利院供热站四期扩建工程建设单位(青岛热电集团有限公司)立即停止倾倒建筑垃圾,疏通河道。
  2012年7月9日,《青岛晚报》以《“76岁游泳池被填成“垃圾池”——崂山区正申报国家级文物》为题进行了报道,并报道“崂山区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到现场勘察后,初步认为这不仅是一个市级保护文物,而且还符合国家级保护文物申报条件,目前正逐级上报……”看到该新闻报道后,崂山区文物部门迅速与区外宣办进行沟通和对接,局领导主动与晚报取得联系,说明情况,要求纠正误报内容。7月11日,《青岛晚报》第8版以《多部门联合保护“德国游泳池”该游泳池属历史遗存——目前尚不属于文物保护单位》为题进行了追踪报道,消除了不良影响。
  同时,崂山区文物部门在现场调查发现,被掩埋的河道为上游水塘主要泄洪渠道,大量建筑垃圾造成河道堵塞、植被破坏,使上游水塘的泄洪问题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目前正值雨季,河道不畅将直接危及下游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崂山区文物部门积极作为,主动协调崂山区防洪办、城管、规划、建设等部门进一步调查处理此河道堵塞一事。经各部门联合执法,供热站扩建工程现已停止倾倒建筑垃圾行为,并开始疏通河道,及时消除防汛泄洪安全隐患。《青岛晚报》、《城市信报》等岛城媒体对上述处理情况进行跟踪报道,及时消除影响,反映了崂山区各部门联合执法、快速反应的良好工作作风。(青岛市文物局)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