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行业乱象:标准缺失 伪作满天飞

“玉雕行业以次充好、鱼目混珠、欺世盗名的现象十分严重!”昨天,在一次展会上,国家非物质遗产玉雕代表传承人、中国玉雕大师宋世义老先生对行业乱象进行了痛揭。

不靠能力靠炒作

价值动辄上亿元的玉雕大件、涨幅过万倍的和田玉籽料,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市场上,这到底是正常的价格逐年升值,还是市场堆积的泡沫炒作?

“玉器原料的紧缺,经济发展,一些稀缺的玉料和好作品肯定会升值。但我认为市场上还是存在泡沫的,快速上涨是游资在炒作,很多玉料、玉器的价格已经背离了本身的价值。”昨天,在地质博物馆举办的“中华玉雕精品展”上,作品参展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古稀之龄的宋世义老先生说起目前的行业乱象时,义愤填膺,情绪十分激动。

“很多投资商抓住人们觉得‘黄金有价玉无价’的心理,对次品漫天定价”宋世义大师告诉记者,现在很多粗制滥造的作品充斥市场,投机者炒作虚高了价格,比如白玉、翡翠因为各种炒作这些年有几十倍、上百倍的翻涨,这实际上对行业、对真正的收藏者是伤害。“这个行业很多人不靠能力赚钱,而靠炒作赚钱。”比如对和田玉的鉴定,很多玉料、玉件都被叫成和田玉,但其实都是假皮、假籽料,还有的根本就是染色填充的。

大师伪作满天飞

所谓的专家鉴定,其实也并不靠谱。一次,宋世义大师在杂志上看到一个假冒自己作品的玉件,根本就是用粘贴拼凑的劣质手法制作的,一眼就能看出。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个假得离谱作品居然有业内专家的鉴定证明,上面有多位专家签名来证明这个假作品是宋世义大师的。

还有一次,别人告诉他复兴门百盛正展卖他一个2米的观音雕像,宋世义跑去一看,气得说不出话来,这个雕像明显是一个三截拼接的劣质之作。告知商场后,商场把他的名字标签撤了,但不肯透露货品的来源。

宋世义也被人请去鉴定过东西,在他看来那是一次“被绑架”的过程。主办方车接来会场,发红包、合影,然后让专家们在写好的鉴定证书上签字。实物写的是和田料,但实际却是卡瓦石拼接、电脑刻字的作品。宋世义指出东西不对,主办方却不让他说出来。

“这个行业许多人逐利心态严重,投资者炒活、炒人、炒价值。作品互相抄袭,专家说假话。”宋世义告诉记者,目前收藏市场上泥沙俱下,鱼龙混杂。许多评定都是利益驱动。

缺乏评定行业标准

“行业内浮夸!浮躁!肤浅!”宋世义一次在报纸上看到自己的一个徒弟的作品,上面居然写着:“一代宗师,顶级大师。”宋世义看得气背过去了,这简直就是胡说八道。他经常叹着气翻看许多媒体的广告,里面有太多这种劣质“珍品”,各种大师满天飞。

“玉石鉴别是一门庞杂的学问,行家里手还有走眼的时候,普通消费者更是难分真假。”记者了解到,由于玉石至今缺乏能统一操作的通行标准,造成市场上质量差别不大的玉石或饰品价位差别很大,这也造成许多专家信口开河。

“改变这种混乱的局面,首先要从专家和从业人员做起。大家要有良知,不能只为挣钱。”宋世义认为,行业应该尽快建立鉴定标准。管理部门更应当制定监督协调机制,工商部门应当严格执法。

责任编辑:vike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