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新县沙河镇发现抗日战争遗留炮楼遗址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当年清新军民用来抵抗日寇的炮楼。

旧炮楼铭刻抗日岁月

日前,清新县沙河镇灵碧沙洲意外发现有抗日战争遗留的炮楼。记者实地走访了当地一处名为虎跳村的小村落,原来里面至今还居住有当年从珠三角地区南番顺逃难而来的幸存者,从而揭开了珠三角难民那段尘封已久的历史。

数百难民船走难滨江河

清新县沙河镇因一条蜿蜒流淌的滨江河而显得格外秀美。这条河曾穿梭往返着各种商船,成为昔日粤北山区连接珠三角水域的主要交通要道。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的飞机开始疯狂轰炸广州及其周边的城镇,很快,满载着无数难民的船只陆续北上蜂拥而来。

74岁的黄志洪如今在滨江河岸的一座叫虎跳村的宁静乡村安享晚年,但他的思绪无时无刻不牵挂着故乡的一草一木。“如果不是日本仔,我怎么会背井离乡流落到这里呢?”黄志洪说。

原来黄志洪老家在南海西樵山下的云端村,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的魔爪伸到了他的家乡,一天日军突然杀进村庄,对手无寸铁的村民疯狂斩杀。黄伯回忆说,不久日军飞机又对广州实施大轰炸,于是他随着难民潮搭上了一艘北上走难的船只,漂流到清城。

“没想到清远也遭到日军轰炸,我们又惊惶失措地沿河而上,漫无目的地来到滨江一带的山区躲避。”黄伯说,那时有好几百艘难民船陆续拥挤到滨江沙河一带停泊,因为这里山势起伏,交通十分闭塞,日军一时难以接近。黄伯就从那个时候在清新沙河居住下来,生活至今。

修战壕炮楼抗击日军

记者在当地村民的指引下,还在滨江河意外发现抗日战争时期清新军民修筑的战壕和炮楼。炮楼现在已经破旧不堪,但当年在村民抗击日军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那些战壕深达1米多,沿着河岸山脊一路延伸出数公里,如今已被野草掩没。村民们说,当年这些工事曾被乡民自发组织的自卫队用来监视和抵抗日军入侵,每当发现江面出现可疑情况,放哨的自卫队员就吹响牛角,要乡亲们及时向山里转移,并打击敌人。

据清远县志记载,从1937年7月27日开始,日军飞机即对清远县进行轰炸,仅1945年,日机在清新县境内共空袭100多次,投弹2500多枚,炸毁民房2000多间,炸死炸伤群众700多人。

责任编辑:X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