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商谋利被“忽悠”,“挥泪甩卖”情何以堪

      (中瓷网讯)经济圈中,谋利为生存之本。但切勿忘记,讲究诚信,理性思维决定着能否立足于此的关键。不要对还没见到的利润趋之若鹜,看准形式,理清思路,别轻易被人“忽悠”了,否则只能欲哭无泪了。

      在济南英雄山风景区赤霞广场看到,广场上摆满了瓷器,但场面冷清,一个个瓷商垂头丧气、满面愁容。英雄山风景区经营科科长李素梅对瓷库中国小编说,这些瓷器业主都是来自景德镇的瓷商。一名姓万的“瓷头”与他们风景区签订了租赁场位协议,从3月16日正式展销,至4月7日到期。然而合同到期后,“瓷头”跑了,他们已经下发了3次撤场通知,但是这些瓷商的瓷器都一直不撤走。这时的瓷商,一个个都欲哭无泪。

 

功夫茶具 景德镇手绘鹌鹑青花陶瓷茶具套装 全国包邮-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功夫茶具 景德镇手绘鹌鹑青花陶瓷茶具套装  

      一名姓林的瓷商说,他自己本来是制作瓷器的,今年被姓万的一个瓷头“忽悠”到济南进行展销,“万瓷头说,济南是文化名城,文化底蕴很深,保证我运来的瓷器都能卖完。”他交给万瓷头2000元的参展费,并花了4000多元的运费将瓷器运到济南。但是直到现在他的瓷器卖了才不到三分之一,连本都没挣回来。

      小编采访了几个瓷商,他们大部分都说是第一次来到济南,都大呼:“赔了!赔了”。一名60多岁的瓷商说,他现在连住宿的费用都挣不够,但是如果运回去,损失会更大,所以现在赔钱也卖。“现在连回去的路费都成了问题了。”瓷商们无奈地说:“现在即使赔钱也要卖出去。”

  景德镇镂空青花陶瓷台灯-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景德镇镂空青花陶瓷台灯

 

      这种现象并非个案,陶瓷市场上“甩卖怪圈”成为滞销瓶颈。瓷库中国沈教授指出,类似这样的展销在全国并不少见,但是销售情况却不尽如人意,一方面是宣传不到位,另一方面就是难以摆脱甩卖的怪圈。

      很多市民表示,瓷器价格与房价一样节节攀升,这使得他们只能无力地叹气。一名姓张的市民在每年的瓷器展销会上都会去转转,去年他在甩卖的时候买了一件瓷器才花了200多元钱,今年过来一看,价位竟然上升了10倍,“这价格太离谱了,我肯定不买。到最后肯定会降价。”张先生说道。

      也有人说是因为有些瓷商要价太高,瞒天过海乱标价,釜底抽薪猛砍价,双方的信任度就大打折扣,所以在展销期间很少有人买。在此,小编想说一句:“其实瓷商应该讲究诚信,要价别太高,这样也许会卖得快一些,就不会出现这种到了最后再‘挥泪甩卖’的现象了。”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